论尽 我的天

admin · 2022-12-31 16:00

论尽我的天

  学习进取我们经常会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苏神来说,他是“场上10秒钟,场下20年功”。跟他同场竞技的那些都很年轻,起码比他小10岁,所以对那些非黄种人又或者直接说黑人来说,他们顶多是10年功,但对苏神来说,20年功这个数字一点都不夸张。奥运赛场上,20年功这种事只会出现在仅有的几个国家里,只有老将们才能做到。而老将们是凭什么可以继续保持着自己的竞技水平,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甚至有冲击奖牌的能力呢?对小年轻来说,他们面对的大概就只是训练,但是对老将来说,除了日复一日的训练以外,还有多年下来积累回来的伤病。伤病是一定会遇到的,无论你练了1年还是练了10年,就更加不用说那些练了20年以上的人。怎么才可以克服一次又一次的伤病,小病小痛熬一熬也就过去了,但是如果你有20年的功,你不可能没遇到过重大的伤病。在重大的伤病以后怎么才能恢复信心、怎么才能让自己找回从前的状态,甚至做得更好,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但如果那个运动员做到了,他命中注定不一般。

  竞技体育很残忍,但这个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顽强拼搏的作风在场上、在转播里你或许能看到一些,但是更多时候,那东西发生在运动员为了那荣耀的10秒钟而坚守的无数个日夜里。

  奥运会4年才有一次,人生能有多少个4年?很多运动员的巅峰时刻也就那么不到10年,甚至只有5年。对他们来说,有些人可能只能参加一届奥运会或者两届,但是巩立姣参加了4届的奥运会,一二三四名她都拿过,虽然拿过二三名,但今年之前她却没站上过奥运会的领奖台,因为那个是事后拿奖牌的运动员被检测出服用禁药,所以她递补拿到名次。一个女孩把起码20年的光阴耗在了这个田径项目上面、为了让自己能在这个项目上面出类拔萃,她把自己练成了这个项目最需要的那个样子,而不是别人眼中最惹人喜爱的女性模样。一个人得有多大的决心才愿意这般付出!都说参加游泳比赛的男女全部都是帅哥美女,样貌好、身材也好、竞技能力也非常的强,但是却几乎不会有人赞美巩立姣的身材和样貌。绝大多数孩子都不会说,我希望能成为巩立姣的接班人。这实在太残忍了,但是还是有人甘愿去做这种残忍的事,为的就是国家在这个项目上有所突破。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大概很多人都不会成为现在的这个样子。很多外国运动员的训练当你没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完全是自费的,即便你出名了、厉害了,你可能依然是自费的,不过有了赞助而已。但中国的体系不一样,一旦某个教练相中了你这个苗子,你也愿意投身这项事业,费用方面完全不需要操心。是国家出钱出力培养了你,你怎么就没有那种我要为国家争得荣誉的心呢!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在中国,我们不需要天马行空编造出来的英雄,因为实实在在的英雄就在我们身边。

  在我记忆之中,我见过某个图片,但是那个图片意味着什么,我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我大概觉得那应该跟BLF里面的某个情节相关,那个情节是Armando到酒吧里找抽自虐。那个情节之前的部分其实我没有很深的印象,也没有非常仔细地研究过,但大概情况我是知道的。之后的部分我完全了解,因为从前的CCTV-8正是从那里开始播放所谓续集的。某段描述到底是什么?我是在哪里看到的呢?18年之后让我回忆起这些实在太难为人了,所以我直接搭配关键词在必应的国际版里搜索。直接搜图片,之前我已经试过是失败的,没必要再试,所以我用关键词开火:Armando Mendoza,Jorge Enrique Abello,entrevista,BLF,yo soy betty la fea,pelea,golpe,en el bar ……这些单词都被我排列组合过。但是出来的东西却不是我想要的。挨打那个词应该用哪个单词表述呢,原文用的是哪个?在搜索结果里面,我看到了lucha这个词。说不准还真的有人会用lucha去表达,但实际上那条信息说的是JEA跟新冠作斗争。信息内容是2020年末到2021年初JEA和他的粉丝分享他的新冠经历。他好像是2020年11月染上新冠的,但在搜索我想要的东西的时候我没有仔细阅读,那是后来我用“Jorge Enrique Abello”和“COVID-19”组合搜索得到的结果。

  关于那个图片的由来以及相关的故事,我搜索了一个上午依然没找到答案,因为搜索出来的结果都很新,但我要找的东西是起码18年前的。

  于是下午我开始转而去找从前我在BlogBus建的两个关于BLF和关于JEA的blog。回到过去——Betty迷的独白好找,因为那都是剧情相关的东西,如果不是的话,标题一眼就能看出,但是Mi Internacional Cielo就不那么容易了。基本上大部分我都没做翻译,有些我只把西语转贴过来,有些我把西语跟英语的机器翻译贴上去。246篇文章,我只能一个个看标题,觉得有戏之后点进去研究。但是我还是没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最后无可奈何,我只能对我的主站我的天动刀。

  在脑洞大开的搜索里,我用的关键词是“jorge”,出来的结果一共有18页,每页5篇东西,幸好我的关键词是jorge,如果我的关键词是JEA,结果将相当恐怖(34页搜索结果)。那18页的东西让我重温了当年的xrspook。那个小迷妹真的很认真用心。毕竟JEA是我第1个粉的偶像。2003年知道有这个人存在的那个时候,我还没到18岁。翻到自己某些故事的时候,我被曾经的自己感动了。为什么从前我会如此活脱脱的可爱呢?有些文章我是用英文写的。如果不是看到标签里面有“烂日记”,我会怀疑那到底是不是我写的,因为现在的我已经写不出那样的文章了。

  在我翻到第17页搜索结果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我一直想找的答案。那个自虐情节的幕后故事来自于某个论坛的BIOGRAFIA DE JEA。显然那个东西不知道是谁凑出来的,因为从表达看来那就像是在东拼西凑一些不知道什么来源的采访,接着,我终于在Mi Internacional Cielo的某篇里看到了那个BIOGRAFIA的原文(BIOGRAFIA (BORRADOR III) DE JORGE ENRIQUE ABELLO(3),2004-08-02)。我一直觉得那段描述应该源于某段有出处的采访,但原来我从前第一次看到的已经是被网友整合的版本。

  我的天里正中目标的文章是JEA biography读后感(2004-08-03)。当年尽管我已经很认真看,但实际上有些东西是我不明白的。原文是西班牙语,我只能通过机器翻译为英语后再去理解,但是某些单词却让我很苦恼,搞不懂到底什么意思,当时我的身边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忙解答西班牙语问题。现在当我把那段话拿去翻译引擎找结果的时候,结果依旧很无语。有道、百度和微软翻译的结果都是无厘头的,Google的结果最靠谱。但是某些词句还是讲不通。那些搞不清到底在说什么的单词,我特意拿去西班牙语字典里找答案,但依然没找到。最后我只能求助于真正懂行西班牙语的人,那是我不久之前认识的树屋字幕组负责BLF翻译的总监。他们之前做的那些西中翻译是先把西班牙语听写出来,然后再翻译成中文。之前我已经领教过他有多厉害,所以我就直接把那些我搞不懂的东西丢给他,然后,我终于得到了我想要的结果。当我把那个我实在搞不懂的单词找他帮忙解答的时候,结果那居然不是一个单词,而是两个单词凑在一起。某句让人很费解的话,两次出现这种情况,明明是4个单词,结果变成了2个,机器翻译的结果当然很无语。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如果是光学识别的话,可能会有这种现象,当年我在kindle上看用pdf转化为了txt的米叔自传I’ll Do it My Way的时候就经常会遇到这种断词错误,但因为那是英语,我非常容易就能辨别出来,而这次我碰到的是西班牙语。如果我的西班牙语真的靠谱,这些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因为那两对被连起来的单词实际上意思很简单,分开的话,其中一对我也知道那是什么意思。经过这次以后,我深切地明白到,如果我真的要走得更远的话,在学习西班牙语的路上就不能投机取巧。词汇量这种东西绝对不能跳过。

  现在回看当年我观后感里的东西,实际上我是有理解偏差的。现在如果没有高手指点,我依然懵逼。所以我想都没想过要改我从前的日志。

  千辛万苦找到了我想找的东西让人感觉非常舒服,也终于如释重负。现在我终于有点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个Armando裂开的图片。印象中这个图片还在JEA家里出现过,被裱了起来,显然他很珍视那个东西。当年我没有认真地去想到底为什么,现在我大概有点明白了。大家或许会觉得裂开的是受伤的Armando,但实际上受伤的人是JEA自己,他因为要拍摄那个自虐挨打的情节才会那样,而图中人脸上的那两处伤或许实际上是蜜蜂的杰作,因为拍摄那个段镜头的时候要在他脸上用甜的血浆化妆。然后不知道为什么,就招来了蜜蜂,而且还是两个,于是就有了那张经典的裂开图片。看到那个图片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就会想起微信官方表情包里的裂开表情(顺带送一个猛男流泪的表情:P)。虽然有点囧,但是如果真的遇到,谁不刻骨铭心。

  我运气好,这辈子暂时还没被蜜蜂蛰到过,但我还记得高中军训的时候,班里一个女同学被蛰到了。想想都知道那很痛,也不知道是不是当时的处理方式有问题,所以同学手臂上的那个疤好长时间都非常明显,起码一个多月。手上的疤还可以遮遮掩掩不让人看到,但是如果疤在脸上。那可是真没救了。所以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BLF里,Armando自虐挨打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角色脸上都有伤,当时我觉得这是博同情,但天天化这样的妆累不累。现在再想想,一定程度上可能那不完全是人为的故意化妆,但这只是我个人瞎猜。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因为在描述那个情节之前还有一段话,那段从前我不太理解,一直纠结,后经高手指点后终于茅塞顿开的话:拍BLF之前,JEA自称一条白发都没有,但接手这个Armando的角色(一个非常强势的神经病)以后他白发有了,皱纹也有了。不过他还是觉得没必要特意用化妆去掩饰这些东西,因为这些都是角色的一部分。所以如果演员脸上本来就有伤,那个角色也应该是一个受伤状态,为什么要故意遮掩呢?我的这个逻辑好像挺合理。JEA也说到,他不是天生的Armando,因为角色需要他才把自己“变”成那个人,如果某一天他要演胖子,他会去增肥。多年以后,米叔为了他的Dangal先吃成了胖子,然后再减脂练成壮汉。大概JEA当年说的就是这种敬业吧,虽然他自己没亲身做过这种极端的事。

  在写这篇东西的过程中,我执意要找到那张JEA家里挂着的裂开Armando图片,结果关键词在必应国际版图片搜索里一击即中,用的关键词是“Jorge Enrique Abello + home”,出来的是张高清图片,甚至能看清相框里文章的标题,于是我就顺便搜了一下,2000年的文章(EL EXTRAÑO CASO DEL DR. MENDOZA Y EL SR. ABELLO)居然还能被找到!!!那篇东西把JEA本人和Armando这个角色类比《化身博士》里的Dr. Jekyll和Mr. Hyde。JEA不是Armando那种人,但Armando就像是JEA内心深处沉睡的魔鬼,因为角色需要,演员不得不唤醒那个东西。这是一个黑与白的纠结,是人性的较量。《化身博士》有一句很经典的评价“这个貌似荒诞无稽的故事,其实蕴含了最深刻的人性命题:人,到底是黑白分明,一成不变的非善即恶,还是既善亦恶,时善时恶?”但万幸的是Armando不是Mr. Hyde,所以他不只有死路一条,JEA也不是Dr. Jekyll,他没有那么被动无奈。在编剧和JEA的努力之下,他们定将成功感化拯救Armando。

  粉丝在大家眼中通常是不怎么好的存在,觉得他们就只会在那里花痴,花钱干一些毫无意义的事,又或者即便不花钱,也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做无用功。我觉得这些年来我的粉丝生涯除了付出以外,我的确得到了一些影响我一辈子的信条。比如说认真,比如说敬业,也比如说坚持。我的初中老师说那个时候我就很认真,但是我没多大感觉。当我成为了粉丝以后,我真的非常认真。因为我粉的偶像他们也很认真。只不过我们的认真用在不同的事上而已。我曾经说过,如果某一天我能把用在偶像上的认真用在我的生活上、用在我的工作上,我将非常厉害。后来我还真这么干了!在减肥、跑步、运动这些事上,我的认真,几乎可以这么说,超乎了我的想象。连我自己都不敢想象就更不用说别人会多惊讶。在工作上,我的确也把认真发挥到了极致,所以逼出了领导那句“不知道这个人为什么可以做一行专一行,无论做什么都能把那做好”。除了认真,这其实还有敬业。敬业也是我从偶像那里学回来的,他们让我感动了,我怎么可能无动于衷、不好好学呢?!至于最后的坚持,好像不来源于我的偶像,但是如果他们把认真和敬业合在一起,坚持是理所当然的。是他们让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多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享受书里的故事、享受书本的油墨香、享受书带给我的知识;是他们让我坚定了人活着就得运动,运动是快乐的,要抱着have fun的心态去拥抱,当然期间遇到的很多可能会让你有死去活来的感觉,但只要这次搞不死我,下次我就会变得更强;是他们让我明白到必须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世事无常,谁知道下一秒钟你会有什么新任务,至少要做到怀才不遇。

  感谢过去这么多年来给我力量、给我快乐的偶像们!排名不分先后,但是从时间顺序上说,先是Jorge Enrique Abello,然后是José Alberto Rodriguez,最后是Aamir Khan。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活在和平年代,战争这种东西,离我很远。那只是历史书上的事件,只是影视作品里面的情节,但现在,我莫名其妙地感觉到了一些水深火热。这种事不是天灾,都是人祸,是某些霸权大国策划出来的。昨天在我的blog上看到有人写了两条评论,一看过去,根本不需要细看,显然很不妥,于是,我马上把那定义为垃圾评论。的确,那就是垃圾评论。他们觉得正在说一些很公义的东西,但我觉得,那纯粹在乱吹。在某些人眼里,他说的是大实话,但是,我生活在这里,我过着怎样的生活,我自己知道,不需要别人告诉我。如果我离开了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不觉得在世界上的其它住所,我一定能活得更好,尤其是那些他们认为是天堂的地方。我生活在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没有人能把我从家里赶走,但是别处不一样,不一样的肤色,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生活习惯,你就是一个异类。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时候,一切都还好,但是,当出现状况以后,你永远会被排挤。但是在家里,不会发生这种事。

  在新冠疫情之前,我没有感知到外国有多么的排华。有些地方,甚至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这种事。新冠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镜,就像一种催化剂。把大家的本性加速体现出来。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是不讲道理,又或者会去做一些毫无逻辑可言的东西。但是,当人处在应激环境,当人处在危难之中,又没有任何办法能扭转这种局面的时候,肯定会有人诉诸于暴力。

  从前,我真没感觉到社会主义制度到底有多好。我的国家到底有多好。但近些年,我真的觉得,资本主义不好。大概是从乱港事件开始的。看到好端端的香港变成这样,实在让人很心痛。现在,因为某些事件,导致种族主义被推上了浪尖,然后,我们在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些被很多人想象为天堂的地方,也看到了跟香港非常类似的事件。香港的那些乱七八糟显然是被精心策划的,而现在,某些国家里面的那些事情呢?没人会相信那纯粹是自发的,而之所以要策划出这么道德沦亡的事情,是因为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某些人为了上去,不择手段,就像印度的影视作品里面,经常反映为了拿到票数,某些政党,某些参选人会以各种方式贿赂或者逼迫选民投票。某些人总是说社会主义没有自由,但是,资本主义又真的有自由了吗?他们看到的东西,就一定是真相吗?当你手中的票可以说了算的时候,你真的会凭你的良心投票,而不会因为得到了眼前的某些小利益而做违心事吗?每到选举年,就会腥风血雨,选举之后,那些之前许下的各种承诺灰飞烟灭,迷迷糊糊的熬过一两年之后再次进入一心只为灭掉对手、即便要栽赃陷害的选举年。最终获益的是谁呢?那些觉得自己有自由选票的一般民众吗?上去的人从来都是财团,从来都是有权有地位,更重要的是有钱的人。阶级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分明的。只要你的肤色不对,只要你的血统不对,你根本上不去,无论你用多少辈子。活在一个一出生就被定性了的国家,怎么他们就不觉得可悲!

  某个公民如果在他的国家侵犯了法律或者违反了规章制度,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稳定。所以理论上,无论到了哪里,人都应该遵守那里的规矩,自由不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大家都有所让步,才能让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得到保证。今年国庆大阅兵结束之后,我才知道了警察和解放军的区别。解放军针对的是国外侵略者的,而警察做的是国内维稳。二战之后,某些国家已经被禁止拥有军队,所以日本的军队只能叫做自卫队。在某些特殊的地方,他们只有警察。但如果警察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内部的混乱,还有一些外部势力干涉呢?比如已经介入了呢?那是不是国家的军队要履行职责了?

  当一个国家地区的管理者不再为这里的人民着想,而只是想着自己捞便宜。打着保护人民的旗号伤害人民,制定出来的某些条例根本不执行,起做不到震慑的作用。为什么这些管理者居然可以存在呢?

  我们经常会听到,某个国家的军队发生叛变。因为他们的统帅要推翻某个政权,所以可能一夜之间就去做些颠覆的事,但貌似近年这些事都没有成功过。

  现在我们看到的状况是某个地方的执法者很努力,但是司法部门却像一坨屎一样。执法者只能一直无奈地在做无用功。真心想象不到这种事情居然会发生在21世纪。作为旁观者,我们甚至要用软弱无能去形容他们。倒不是因为执法者真的无计可施,又或者他们因为懦弱所以选择逆来顺受,而是因为貌似攻击他们的人,又或者是他们为之服务的司法者其实都是他们的敌人。绳之于法这句话就像放屁一样。那个号称最廉洁公正的地方现在几乎可以这么说,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笑话。每天都在发生着事件,但是某些人却仍然要颠倒黑白。大概在他们眼里,这跟打吃鸡游戏没什么区别,不过是比刺激游戏更能激发起他们的肾上腺素而已。估计他们唯一觉得不够爽快的是至今还没整出人命。难道这种事真的要出了人命,真的game over的时候,才算是个头吗?如果惩罚一个人,就可以起到震慑作用,为什么就不能马上判刑一个呢?所有人都能轻松地以白菜价的金额保释,而且在保释期间,他们居然还可以周游世界散布近乎的虚假言论。这种事发生在文明社会很正常吗?越是文明的社会,越是会这般荒唐吗?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土著部落,那个人早就被处决了。这让我想起了其实我一直不知道包含了什么内容的满清十大酷刑。不知道那种人如果在清朝会被干脆地斩首,还是会被凌迟处死,又或者是被诛九族,全家一起都死路一条。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起如果在新加坡随地吐一个香口胶,就要被判处鞭刑。要罚三鞭,但是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一下鞭刑好了以后,才开始下一下。现代文明的新加坡居然还有这么残忍的事情,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但就是因为他们敢于这么严厉,而且真的会这么执行,所以才让人连想做那种坏事的念头都不会有。如果像某个地方一样,吐了个香口胶,先交300块钱保释,然后可以压后审判,最后可以不了了之,估计现在的新加坡和离它不远的印度的卫生状况不会相差多远。

  近几个月,跟我说着同样母语的同胞正在煎熬着,这让我真切地明白到繁荣昌盛来之不易,而这个必要以国家强大为前提学习进取。

  已经不记得为什么第一次看《古拉姆》的时候我没有吐槽那个“神奇”的中文字幕,我理论上应该会觉得那个东西牛头不对马嘴的。2015-07-19第一次看完的时候,我的评价是这样的;

  我太爱这种underdog小混混角色设置了!估计跟我叛逆青春期刚好碰上香港古惑仔片大行其道(和这电影的上映时间差不多)有关,青春期的时候我想看但看不成,成年以后我把香港古惑仔的片子都刨完了。自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会对这种话题电影情有独钟。还记得初中某次物理课女老师骂我们班上的小混混头目不知道啥,我(班长且成绩最好无可挑剔)很大声地顶了一句:“如果你生活在他的家庭,你不比他好多少!”全场看着我,呆了,那老师没再说什么。该片一开头女律师说那些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出于正义,也出于同情。米叔和火车迎面赛跑的那一段简直就是惊心动魄!!!!!!拳击擂台上完全放弃进攻纯粹挨打以及最后的被大boss怎么揍也打不死虽然很假很理想化,但人心肉做,不可能不为这位少年动容。

  大概当时我只是看得热血沸腾,但三年后当我要在1个多月内把《古拉姆》全片重新翻译出来的时候我有了更多的感触。可以把《未知死亡》定义为动作片吗?如果按照那个套路,《古拉姆》也应该是动作片,但在把片子翻译了一遍、校对了一遍后我觉得这根本就是实打实的剧情片啊!我不知道1998年这部电影在印度上映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反应,当然了,这种反应我可以翻查资料得出,但如果他们的人民在看完片子后有所觉悟的话,其实这部片子的影响应该完全不亚于多年以后久久被赞颂的《芭萨提的颜色》(2006年),只不过《古拉姆》里说的是一个青年,而《芭萨提的颜色》说的是一群青年。故事的最后《古拉姆》的那位青年挺住、赢了,而且他的行动也感染到了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奋起反抗,最终大团圆结局,推翻了黑社会老大的。

  Ghulam这个词意思是“奴隶”,这是一部关于人民觉醒的故事,而里面的主角Sidhu从表面上看是黑社会的一份子,但实际上他不是,他的确是小混混,因为他不务正业,钱都是从大街上的“移动提款机”要回来的,但除此以外,他不做其它真的称得上坏事的坏事,因为他真没有主动去。主角的内心深处他是要当正义好人的,但貌似没什么条件允许他那么干。面对充斥在身边的各种不公和欺凌,他没有落井下石再踩一脚,而是选择沉默地站一边当旁观者。他不确定什么是好,但他知道坏他不应该碰,因为那跟爸爸的教诲相悖。直到有一天生活告诉他不能再沉默,不能再逆来顺受,因为欺凌这种事已经不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他自己也无法置身事外,所以他内心的正义原力算是觉醒了。穷人被欺负不是因为他们没钱,而是因为他们懦弱,反抗就要付出代价,但不反抗就只能一辈子都臣服于魔鬼任由其折磨。主角总算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本来就一根筋的他于是自然义不容辞地去干了。如果他受过非常良好的教育,他的脑子很好使,想的问题非常周全,估计在干不干这个问题上他还得挣扎很久,但也正是因为他比较单纯,在那些直接关乎到自己生命安全的问题上他可以义无反顾,或者说光靠一身热血乱来。正是有这种单纯一根筋的存在,我才真的感觉到了社会的窝心。即便他们真没多少钱,他们也会把自己的东西和你分享。即便他们真的没空,当你找他们的时候他们仍然会放下手里的一切帮你的忙。这种事情在中产阶级那里很少发生,我从来就没有交过富人朋友,所以也就无法评论这种事到底会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是这些一根筋让我感觉到了社会的人情味,情况就像电影《起跑线》里主角一家遇到的穷人朋友。我还小的时候,我觉得这些事再正常不过了,但现在,这已经变得貌似比钻石还要珍贵。

  近期我一直在看龙应台的《野火》,在家里看,一个星期就只看3个晚上,都是睡觉之前看那么两三篇,所以进度很慢。我觉得《野火》也是一个号召年轻人觉醒的东西,首先你得关心,然后你得有足够多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判断,接着是觉得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最后是着手进行改变!我们到达了什么层次呢?我们之所以对很多问题熟视无睹是因为我们甚至连第一步关心都没做,而只是觉得那一直以来都那样,逆来顺受吧,这永远都好不了了。

  大概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集体唱一唱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第一句是怎么说的?“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不能忘本啊!!!

文章推荐:

京东药急送 我的天

外婆 我的天

我是天选之人?

朋友到底是什么

配速 我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