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走马游定陵

admin · 2022-12-28 16:19

上京走马游定陵

  第二天便按照原定计划出发去长城。为省事起见,这次是跟了团的,该旅行社就在边上,唤作 “金水桥旅行社”。导游小黄说先去定陵,然后去昌平,最后去长城。我没意见,反正去哪都行,只要到了就可以。别人也许觉得太紧张,没看到什么,不过本来我们时间也很赶,三天之内要完成计划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倒也觉得刚好趁。

  一大早出发打了个的到了该旅行社。有趣的是它就在公安分局的旁边,因此估计还是有点门路的吧。上了大巴,感觉还是不错的。而且一个人才 100 多块钱,去两个地儿,还包个饭(估计不是什么好的,不过我无所谓,能填饱肚子就成),也值了。

  导游小黄是辽大毕业的。一路上小黄一直在介绍北京的一些趣闻轶事。可惜车子开得太快,也没来得及把沿路一些著名的地方(比如德胜门、雍和宫等)拍下来。

  没多久车子就开到了明十三陵。于是清点人数大家就鱼贯而入。我们是比较早的一拨人。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到的我们就早进去,呵呵。

  这里先简要介绍下十三陵:它位于昌平区的天寿山麓,是明朝(1368-1644 年)13 个皇帝的陵墓群,距离北京约 50 公里,总面积约 80 平方公里。它始建于 1409 年,前后历经 200 余年,共 13 座皇陵、7 座妃嫔墓和一座太监墓。

  一进定陵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块无字碑,唤作 “神功圣德碑”。之所以无字,大约是觉得皇帝的功绩大得已经无法用语言来书写了吧,跟武则天墓碑有的一拼。总之,碑前官方介绍是这么说的:“定陵原制设有一神功圣德碑亭,为重檐歇山式建筑。内树无字、螭首趺龟形制的神功圣德碑。碑趺土衬石四隅雕刻漩流、鱼、鳖、虾、蟹,精美异常。1644 年,清军入关将亭拆毁,现存台基及石碑。”

  往前走就是定陵博物馆的入口了。定陵位于北京以北 40 公里处大峪山脚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万历十八年(1584 年 11 月-1590 年 6 月),占地面积 8 万平方米,为万历帝朱翊韵(1563-1620 年)和孝端、孝靖两皇后的合葬墓。朱翊韵简历:年号万历,庙号神宗,10 岁即位,在位 48 年,享年 58 岁。定陵主体建筑由地上、地下两部分构成:地上建筑由石桥、碑亭、宫门、陵恩门、陵恩殿、方城明楼和宝城等组成,地下建筑由五座互相通连的石结构拱形殿堂组成玄官(俗称 “地下宫殿”)。1956 年国务院批准开始发掘定陵,1957 年打开地下宫殿,出土文物近 3000 件,1959 年 9 月 30 日在定陵原址建立博物馆,郭沫若题写馆名 “定陵博物馆”,1959 年 10 月 1 日正式对外开放。因为定陵是十三陵最为著名的陵墓(主人太有名,实在太昏庸),因此十三陵中第一个挖掘它也不足为奇。该陵墓是郭沫若提议发掘的,以作为发掘长陵的先遣。事实上对这座陵墓的发掘是成功的,但保护是失败的,因为在文革期间遭到了极大的毁坏。暂且按下不表。

  下面来到第一展室。首先便是在定陵发掘史上最为著名的一块石头,上刻有 “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稍微了解一点考古史的朋友都知道,1956 年开挖定陵时,首先是从宝城(陵墓外面的一圈城墙)开始的。因为在宝城东南方外墙发现几块砖脱落,墙内形状如同拱门,因此怀疑是隧道门。挖了第一条 3 米多深的探沟后结果果然发现墙上刻着 “隧道门” 的字样,并发现它弯弯曲曲的通向明楼的后方。于是考古队又开挖第二条探沟,挖到 7.5 米处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么一块小石头,如获至宝,因为它清楚地表明了从此地到金刚墙(墓室外墙)的位置,等于是一个指路碑。

  这是四顶凤冠(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六龙三凤冠和三龙两凤冠)中的一顶,上面全都是珠玉宝石,重达四公斤,甚为珍贵。据说当年做着女皇梦的就试戴过此帽,连喊太沉了,说,原来当皇后也不是这么轻松的嘛。

  下面就是刚才提到过的隧道门。它位于明楼右侧宝城墙下。就是根据隧道门上砖石脱落这个线索,才发现了小石头,然后才发现了金刚墙,最后打开了定陵。因此说,每个考古发掘史就是一部传奇啊。有一本极有名的书《风雪定陵》,强烈建议大家读读。

  隧道门旁的鹿角柏,估计也是路标之一。其上的介绍说:“古人云:‘……弃之荒野,不封不树’,意为既无高厚封土美好时间,亦无立树为标,而帝王之陵,必封且树,始于春秋,以显其地位之尊。定陵宝城内的这对 ‘鹿角柏’,又称 ‘帝王柏’,据考其树龄远远超过定陵的修建年代,显然这对鹿角柏是当年建陵时移栽的,其体态造型和对称性,堪称树中精品。定陵巨大的封土之上,两株造型奇美的鹿角柏雄踞南北,充分显示了古代帝王九五之尊的显赫地位。”

  走过一段路便进地下宫殿。之前要进过一道金属探测器(怕恐怖份子搞破坏?)。地下阴森森的不好玩。

  现在在后室陈列的棺椁据说是复制品了。原件已经被们烧毁了,连同万历的尸骨。所以万历的具体死因便再也弄不清楚了,也不能跟图坦卡蒙一样做 DNA 检验了……

  出陵墓便重新见到明楼。明楼,建于万历十五年(1587 年),是陵墓的标志性建筑。规制和用材均仿制永陵。其顶为重檐歇山式,内发砖券。斗拱、额枋、檐椽、飞子等构件均系石雕,外施彩画,酷似木构建筑。楼内树圣号碑,篆额 “大明”,阳刻 “神宗显皇帝之陵”。用石造楼,万历还真是有远见啊,因为其他很多的木建筑,全都在战火中毁坏了,只剩下明楼和极个别其他建筑还存在。

  明楼下望便能看到 “鬼门关”。不知道这是民间传说,还是本来的确就是鬼门关。反正据说所有从这里出去的人都要在跨过的时候大喊 “我回来了”,借此表明自己已经跟地下世界再无瓜葛。

  先说声 sorry 啦,我已经加了连接,别伤心拉^^好久没有来看了,最近 Summer 总是有做不完的事,不过快到生日了,应该开心开心。谢谢你的祝福^^

  你这个游记发的跟........ 一样,好慢好慢 (原来.... 是两个字代替,后来想想太不雅观,还是给你点面子,就删掉乐)每次点进来都是一样的到最后就干脆懒得点了,哼哼美好时间

文章推荐:

苏州定慧寺访古

宰相故里陆巷村

太白北上太白峰

上京水木清华园

镇江之广肇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