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巷村,是东山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位于东山以西,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同西山遥遥相望。古村成于南宋,至明代,因正德年间(1506-1521 年)出了宰相王鏊而兴盛。王鏊曾连中解元、会元、探花。作为门人的唐伯虎称他为 “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现保存明清古建筑三十多幢。
门票包括王家的几处宅邸。首先是怀德堂,是王鏊后人的宅子,因感恩先祖厚德庇佑,故名。清道光二年重修,又名 “觉庐”。
揖峰,系借宋米蒂拜石、爱石成瘾至癫之典故,又取宋理学大家朱熹《游百丈山记》中 “前揖庐山,一峰独秀” 句意。
这处宅子,最精彩的地方是它的后园,园子虽然方寸之间,但奇石假山、壁造佛像、小桥流水,处处惊艳。
怀德堂是我今天,不,可以说这几年来最喜欢的三座园子之一了!另外可与其比肩的二处,分别是同里退思园震泽锄经园。
恋恋不舍走出怀德堂,迎面而来是三座高大的呈品字形排列的复刻牌楼,名 “三元牌楼”,分别雕有 “解元”美好时间、“会元”、“探花” 三字,用以纪念宰相王鏊。解元,科举乡试第一名,相当于省、市考第一名;会元,科举会试第一名,相当于全国统考第一名;探花,科举殿试第三名,相当于中央部委公务员面试第三名。所以,王鏊的学术水平是挺高的。
后楼,名 “桂林轩”,缘于前楼前广种桂花。上下俱为茶室,上可远观王鏊故居与三元牌楼,下有镇堂之宝九蟒屏风,据说原位于王鏊座位的后面。
二进是一栋二层木楼,目前用作洞庭商帮陈列馆,有当年洞庭湖(东太湖)商帮的介绍与一些留存至今的木箱。
《重建惠和堂记》,2013 年 7 月陆巷社区博物馆刻。这石材质量不行啊,才八年字迹就已经看不太清了。
建筑虽然挺简朴,但牛逼在两块匾啊。这光绪甲申年陈宝琛题写的 “探花及第” 是说王鏊了,但同治十三年苏州籍状元、后为溥仪帝师的陆润庠(xiáng)题写的 “状元及第” 是说谁呢?原来是王鏊的八世孙王世琛,中了清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三进是前住楼。一位管理员老阿姨非常仔细的擦试着前住楼的门板,擦得真是一尘不染、闪闪放光。她还不忘提醒拍照的我小心石砖上青苔滑腻。这么仔细又暖心的阿姨真是很久没遇见过了!
两侧木墙上有蒋湾村仁寿堂九庄山人在八十一岁时用楷、草、隶、行四种不同字体抄写的王鏊《登莫厘峰记》。中间是题字及江山秋霁图画作。
第四进为后楼,是女眷居所。在这里诞生了 2 名状元、1 名探花、12 名进士,以及许多当代教授、院士,如王淑贞、王守竟等。
地面上卵石铺成大十字,或说为今人所造。我倒觉得很有可能是民国时信仰基督教者所为,就如同南浔刘氏梯号一样的 “前中后洋”。
后楼前的水缸里,一汪清水漂着几朵浮萍。讲真,我从未在任何古宅里见过如此清澈的缸子,刚才遇见的暖心阿姨肯定是功臣。忍不住拍一下。
私塾一侧耳室,是先生教书之余休息之处(想起了绍兴三味书屋寿镜吾教书之处)。设计得很人性,地上还有通风口呢。
花厅,一名 “笑鸿草庐”,则是堂主与乡绅聚会宴饮之所。一般都是在花厅旁的正厅谈完事,就到这里来宴饮一番,真是方便。据说,唐伯虎曾与秋香的原型王鏊长女王静如初见于此。
还有些地方矗立着泰山石。这块上写着的字还真不认识美好时间,查了一下是 “捽” 的异体字,“抓” 的意思,念 zuó。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