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单位的同事不时就会把柠檬茶奶茶之类的东西送到办公室,有时知道那是谁买的,但有时简直谁是老板也不知道。喝着别人的饮料,虽然有时候不知道那个是谁,但是心里总会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因为老是喝人家的东西,却不请别人喝。我是一个几乎没有柠檬茶或者奶茶习惯的人,准确来说是我有喝那些东西的习惯,但我通常都不会在外面买,我会自己做。柠檬茶这个东西,就是柠檬加茶,各种各样的茶都可以,至于柠檬,去年我第一次在淘宝上买柠檬,买了一大堆,因为当时的柠檬很便宜,近期已经好久都没有买过柠檬了,因为最后几次买回来的货色都不怎么样,所以我都怀疑到底要怎么买才能买来靠谱的柠檬,只看价格,贵一点的就一定好吗?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学习进取,因为我从来不会买相对来说比较贵的柠檬。没有柠檬当然也就没办法搞柠檬茶。自己搞的柠檬茶跟外卖之所以有区别,是因为选的柠檬不一样,如果是我自己做柠檬茶,我肯定不会用一整个柠檬去泡一杯茶,大概两三片就已经很酸了,尤其是如果用那些专用的锤子砸过柠檬片,调配出来后会更酸。喝过自己做的柠檬茶,就会明白到外面的柠檬茶好喝是因为加了很多糖。我知道一个柠檬多少钱,也知道一杯茶得多少钱,所以即便我把一整个柠檬都用在那杯茶上面,一杯柠檬茶肯定不超过5块钱甚至不超过3块钱。因为那主要都是柠檬的钱,茶水非常便宜。所以我为什么要花10块钱以上甚至20块钱在外面买一杯柠檬茶呢?
柠檬茶相对纯粹一点,各种各样的珍珠奶茶是乱七八糟的杂烩。用的不知道是什么茶,加的肯定不是真正的牛奶,还有那些人造的珍珠以及各种琼脂明胶之类搞出来的玩意,要那东西好喝少不了糖,少不了香精和色素。为什么要喝那些东西呢?而且还得花那么多钱。要喝奶茶,对我这种没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来说,真正的茶加真正的奶不是挺好吗?又或者其实我还是比较喜欢喝黑咖啡。所以在外面别人问我喝什么咖啡的时候我根本说不出来,因为我对那些花式咖啡一点兴趣都没有,什么限定款什么各种特色,只给我最纯粹的意式浓缩就可以了。当你要点意识浓缩的时候,别人会用一个惊讶的眼光看着你,一再给你强调那个的分量很少哦。喝咖啡为的是喝分量吗?其实意思浓缩和美式的咖啡量是一样的,但美式咖啡里加了好多水。我就是喜欢咖啡的那种苦那种酸以及随之带出的各种有点难以言表的味道。加了糖,加了奶,加了其它乱七八糟的东西以后,咖啡的本质几乎已经荡然无存。还记得小时候过年的时候会买糖,徐福记里面的糖里有一种叫炭烧咖啡,我跟我妈都很喜欢吃。觉得那个就是咖啡的味道。之所以有那种看法,因为那个时候我极少能喝到咖啡,即便喝到咖啡通常都是3合1。如果现在还让我吃那种糖的话,我仍然会觉得那个咖啡味会靠谱吗?如果再让我吃到,估计我就只是觉得那里是香精的味道,那不像炭烧咖啡更像太妃糖。
当我妈跟我说起她去四海一家吃自助餐吃的东西有很多好东西的时候,我几乎不被她打动。大概我是那种不怎么沉迷于美食的人吧。
Think Python 2 第三章练习题三我的解决办法。只能用学过的语句(还没讲到循环),for啊,while啊都不许用,于是我只能很蛮很直接了。如果要绘制两行两列的小网格,我只需把do_twice里的a、b函数从现在的重复4次变成重复两次即可。我觉得自己的脚本比官方提供的四行四列的小网格绘制法更易懂肿么破。
我觉得要玩DIY,有几个工具是必不可少的。剪刀、折纸刀、透明胶学习进取、电工胶布,小钳子,一字和十字的螺丝刀。如果要玩得快活一点,还得配备电烙铁和热熔胶枪。如果要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最好再来一个万能表。电烙铁意味着标配的还有锡丝,而热熔胶枪当然不能只有枪而没有胶条。我个人觉得,在手的制作过程中,经常需要打孔操作,所以除了以上以外,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是锥,也可以是不锈钢的自攻螺丝,又或者是其它坚硬可以转动的东西,比如补鞋或者线装书本用到的那个像鱼钩一样的东西。
之所以要凑齐上面的,因为这样你才可以在分解和组合过程中得心应手。用电烙铁不一定就意味着你一定在玩电动的东西,电烙铁是一根会发热的东西。某些电烙铁的头是尖的,这个好东西。如果你要在某个塑料上打孔的话,电烙铁绝对是一个神器。用其它工具打孔,你得费九牛二虎之力,但是,预热完毕的电烙铁,只要在需要的位置轻轻一碰,洞就出来了,而且想搞多大搞多大。当然如果为了要美观的话,还得用折纸刀修理一下那些溶掉的边角。要熟练用电烙铁焊接显然不经过一定量的训练无法做到,但是用电烙铁在塑料上打孔,那绝对是小孩也能做到的。我觉得电烙铁和热熔胶枪是一对好基友。对我来说,在整治塑料方面,电烙铁是用来破坏的,热熔胶枪是用来补救的。在没有热熔胶枪之前。我只能用透明胶纸粘合塑料,但显然这非常不稳固,而且在一些只有一条缝结合的场合,很难做到。
从前,如果要我在一块塑料板上切出一个圆,然后在上面粘一些叶片使之合并为一个导风轮,我根本无能为力,因为透明胶做不到这个,即便很努力仔细,也无法实现目标效果,高速旋转之下,叶片会歪倒甚至脱落。之前对付塑料,除了用透明胶以外,我还会用502。但是502这个东西只要开口了,一段时间不用整根东西就会废掉。而且502的味道很刺激,最要命的是,如果502掉落在一些不恰当的地方,问题就大了。即便是落在一些恰当的地方,但是范围扩大,也会造成不美观。还记得小学的时候,一位男同学跟我说,他在粘模型的时候用502,为了固定某个粘合点,他用两根手指捏着。结果502过多,那东西把手指粘在一起了,所以他只能用折纸刀从中破开,结果当然是其中一根手指皮没了一块。想想都知道这有多恐怖。我没有试过把两根手指粘在一起,但我试过502掉在皮肤上,那是热辣的感觉,然后我还得用折纸刀一点点地把502刮掉。热熔胶没有这个烦恼,或许当溶胶掉在皮肤上的时候会有一点温热,但那甚至还说不上是烫,等那东西冷却以后,轻轻的一搓,胶体就会跟皮肤分离。当热熔胶掉在一些。不恰当的表面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招清理掉。就安全性而言。如果是给小孩玩,热熔胶比502好很多。热熔胶因为其加热才融化的特性,所以不会像那些需要密封才能保持液体状态,一旦密封不好就会干燥变成固体,然后废掉的粘合剂那么娇生惯养。
能够让小东西转起来我就兴奋,至于原理是什么,其中有什么注意事项,我几乎都是在后续的摸爬滚打中掌握回来的。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会像我这般莫名兴奋,但我知道有些人不喜欢折腾一些他们不清楚不了解的东西的,他们只习惯于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而不会自己走出一条路,然后让后人跟随我们的足迹。
对我来说随机应变是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在没什么资源的从前我不得不随机应变。手头上的东西没多少,也不知道去哪里找那些东西,当时我是既没钱也没材料的状态。现在不一样了,钱这个东西我可以自由支配,材料这个东西万能的淘宝什么都有,不需要纠结要到哪个地方,不需要纠结到那些地方会不会被宰一颈血,也不需要纠结买到的是不是假货二手货。只卖几块钱而且还包邮的小东西要收到假货也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回收的成本比批量生产的多得多。
还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一个四驱车的马达,几条学校发的手工劳动包(貌似是《自然》的手工劳动,但那个作业包老师就从来没让我们交过成品。有些小零件在开学前发下来整套东西的时候就已经被压烂了)里的几条小电线,不知道那里找回来的一小块木头,几根铁线,几个图钉,一个干电池手电筒的小灯泡足以让我开心一整个夏天。外加一个牙膏盒和几块不知道哪里弄回来的橡胶,我过几天就能变换出新花样。现在的孩子几乎已经不用这些靠乱七八糟收集起来的东西做小手工了,因为万能的淘宝上连科教类的DIY也可以做到整套出售,他们把当年我需要东拼西凑才找回来的东西全部都打包收集好,可以给出一个标准的清单,一个标准的说明书。这样的确非常省事,但是却让人少了随机应变的临场发挥。我们收到万能淘宝的东西的时候,当我们按照固定步骤操作却得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的时候我们会骂街,但从前我玩那些拼凑的时候根本无法预知我会遇到什么突发问题,正是因为继续下去的时候有无数多的分岔路,所以探索才有意思。当年我只是大概知道这样组合应该能做到我想要的效果,但现在,我想知道幕后的原理,为什么可以这般做到。利用非标件,利用根本不算零件的东西创造出能达到零件效果的东西非常有趣。随着3D打印的普及,以后的标件或许我们甚至不用找万能的淘宝了。3D打印以后,我们的能力将侧重于在设计方面,只要准备透彻,理论上组装合成时不会遇到大问题,这跟从前的难点完全倒过来了。从前瞎折腾的时候,我甚至没设想过最终成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中途的变数太多。
能一觉睡到自然醒,真好,而且醒来以后也不用马上开电脑开始统计,真幸福。自从重新当统计以后,每个周末早上都要算数,不是早上算就是晚上算,反正准确来说我没有多少个完全的休息日。今天算是个极少数的例外,因为我知道,的确没有数了。所以起床以后,我可以悠闲地刷牙,然后吃早餐,最后才是开电脑。
春节回家,我把自己的米兔智能积木也带回来了。那个东西和我一路从东莞麻涌回广州,也陪着我那天下午去高德置地春广场以及猎德的迪卡侬。在麻涌的路上,踩着膜拜,把装着积木的金蝶凭证盒子放在车篮,每次踩过那些高低坑洼,我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因为怕装在盒子里的零件会蹦出来。那些东西到底有没有在我回家的路上洒漏丢失掉我不知道,即便有,我也实在没办法去验证了。昨天晚上我DIY了一个可伸缩的架子。那个东西在其它科教积木上我曾经见过类似的造型。因为不是看着说明书做出来的,于是,我完全凭自己的感觉去组装。有些东西到底是这样好还是那样好,我要试过了才知道。在组装那个东西的过程中,我觉得某些积木块实在太少了,如果那些有更多的话,我能组一个更大的,自然也会变得更好玩。还记得小时候某些玩具正是利用了那个原理。
今天早上我又组装了一个小风扇。米兔智能积木的官方造型里就有一个小风车。那个东西直接把轴插在动力系统的出口,即便动力去到最大,转起来也不快。因为那个动力的扭力和转速有一定限度。如果在动力输出上直接插一根轴然后转动,无论叶片用什么样的摆向,都不会扇出风来。要扇出风你就必须加大风扇的转速。我的方法是用两个齿轮实现。把最大的齿轮放在动力输出的轴,然后旁边通过积木的拼接再固定一个小齿轮,小齿轮和大齿轮联动,小风扇的轴固定在小齿轮上。动力输出的转速一定,但是大齿轮一点点的角度,就等于小齿轮转了很多。它们的线速度是一样的,但角速度相差很大。因为大齿轮我用的是36齿,小齿轮我用的是8齿。这是整套积木里最大的齿轮和最小的齿轮了。经过这番改造以后,起码我的小风扇能扇出一点点风。虽然出来的风不如用从前四驱车的普通马达出来的大,但整个分析情况以及后的续组装过程,我都很喜欢。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转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如变速车自行车正是利用了大小齿轮的改变实现在恰当的地形用恰当的方式。比如上坡的时候用小齿轮,提高踏频的方式前进会比用大齿轮舒服。齿轮这个东西向来让我很着迷,但当我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我接触得最多的齿轮却是那个经常让我觉得神烦的修正带。每次更换带子,或中途出状况要整理的时候都挺麻烦。之前用的是涂改液,有段时间用修正带,有些同学用修正纸,但后来,我们好像清一色都退回了涂改液,或者直接在纸上涂黑。
如果米兔智能积木有更多的零件,我当然可以创作更多东西,但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得有那个想法,然后你才知道需要什么零件。给你再多的零件,给你堆成山的零件,但是你不知道如何运用它们,一点用都没有。我觉得用我的思路玩积木,跟直接看着说明书,一步一步来,是两件完全不一样的事,但在独立思考之前,你首先要积累经验,如果当初我没试过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来,我后面也就没有办法折腾出我想做到的东西。老师只能教你某些方法,但具体应该怎么叠加使用,则是靠每个人自己。看说明书做事,是一个制造的过程,但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一步步实现,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