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时间北门进山,有玉皇殿、真武殿等二十八处殿宇。青石牌坊上刻 “吴分楚胜”。石坊前青石桥名 “小武当桥”,又名 “中和桥”。坊后堆叠太湖石假山,玲珑剔透。有一石观音洞,俗称 “海潮观音”,如今古洞犹在。
通幽轩,俗称 “赖债庙”,原为宋人尹和靖故居,后改建为 “陆羽楼”,楼毁。清嘉庆年间,每逢农历除夕,穷人欠债无力偿还,到此躲债,故名。
如今之虎丘,是以虎丘塔,或称云岩寺塔,为主体。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 年),成于宋建隆二年辛酉(961 年),至今已有 1059 年的历史。塔七层八面,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1961 年 3 月 4 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人石,又名 “千人坐”,在虎丘山顶。旧志云:“生公讲座,下有千人列坐,故名。”《吴地记》曰:“虎丘泉石,其最胜者剑池,千人坐。” 石上刻有 “千人坐” 三个篆字,是胡缵宗所书。
“别有洞天” 圆洞门旁刻有 “虎丘剑池” 四个大字,浑厚遒劲,原为颜真卿独子颜頵所书。“剑池” 二字儿时曾以为是 “砌池”。
剑池如一把平铺的剑,故名。传说当年吴王阖闾于此殉葬了三千把宝剑,成为剑池之由来,央视考古频道亦曾报道过吴王阖闾墓的开口处就在池下。
池外,二仙亭上长满青苔。原是宋代建筑,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亭中有两块石碑,分别雕着陈抟和吕洞宾。
从弯弯绕绕的岩石走上去,过了门楼,悬空的双井桥格外有特色。桥中央两口圆井曾是寺僧高空取水之处,现已用铁条封闭,以防游客落入深崖。
往山上,有致爽阁,又名虎伏阁,位于山的最高点,旧为 “小五台”,取诗句 “四山爽气,日夕西来” 命名。清康熙八年圈入行宫,咸丰十年毁于火美好时间,现存建筑是民国十九年(1930 年)宣愣和尚重建的。
此地还有古真娘墓。据说真娘原姓胡,名瑞珍,北方人,父母双亡,安史之乱时逃亡苏州,寄于阊门外妓院 “乐云楼”,为持贞洁,上吊自尽。清乾隆十年(1745 年),海陵陈鐄访得遗址,建亭其上,立石刻书。
拥翠山庄,墙的二边刻有 “龙、虎、豹、熊” 行草大字,相传为清咸丰八年(1858 年)桂林陶茂森所书,由他处移置于此。拥翠山庄是苏州唯一一座无水的园林,是晚清赛金花的丈夫、苏州状元洪钧发起兴建的。
断梁殿,亦是虎丘二山门,乃江苏省重点文保单位,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所谓断梁,是说主梁是用两根木料建成的,采用了 “挑梁式” 的构筑方法,全殿不用金属构件坚固,只用竹木钉榫,显得非常珍贵。
陈去病墓。陈去病,1874 年生,吴江同里人,1906 年加入同盟会,1909 年与柳亚子等人创立南社,并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
御碑亭,在塔院内、大雄宝殿后面,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改建为御书亭,至乾隆末年御书亭共有三处,清咸丰年间毁。光绪十三年(1887 年),江苏巡抚崧骏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又动工建亭岩巅,亭内御碑有康熙、乾隆御诗。
1956 年 3 月 30 日下午在塔第二层进行加固维修工程中,在第一、二层之间发现一石函,内贮经箱,上面写有 “辛酉岁建隆二年十二月十七日丙午入宝塔”,箱内有瓷青纸经卷七卷、锦包竹簾一块、长方形象牙牌一块、灰陶碗一只、油盏石函一只、青瓷碗一只、散存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唐通宝、永安五铢等钱币重 3.5 公斤。后又在第三层发现文物有:石函、铁函、金涂塔、舍利瓶、小木塔和小玉幢,以及越窑青瓷莲花碗一只、铜佛像四尊、铁制莲瓣佛龛一具、檀香雕三连佛龛一具、铜镜四面、古钱十公斤、九角形小铜杯一只、木质残佛珠、玛瑙珠,等等。第四、五层亦发现了一些常用器物,如五代的残石造像、宋代的塔砖、泥刀、木楔等等。
秘色瓷莲花碗复制品。此秘色瓷莲花碗真品现,其造型和价值为世人所肯定,被公认为五代至北宋年间秘色瓷的标准器。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