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暮色

admin · 2023-01-02 10:20

上京暮色

  出午门便是首都最有名的地方——广场。记得小时候常唱的歌谣就是《我爱北京》。很奇怪,爱国和爱一个封建时代的城门扯上关系,也算是我国独特的现象吧!估计逻辑是这样的:毛主席=。

  说实在的,这两句口号从小便觉得很酷,呵呵。想象那时候风云激荡的中国,多少人在前振臂高呼,又失声痛哭,为那或可实现的理想或梦想。如今,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的历史,要追溯到元代。当时蒙古人在灭了金国后,一边加紧灭亡南宋,一边在金中都基础上营建大都。蒙古人在正中央营造了丽正门(正阳门)和灵星门。则位于这两个门之间由明清统治者完成美好时间。之所以要提到蒙古人,是因为蒙古人对北京的营造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明朝朱元璋大将徐达攻克大都后更名为北平。燕王朱棣叛乱后定都北平,更名为北京。他在北京大兴土木营建宫殿城池,其规制基本上按照南京,特别是这座,其名即为南京城的承天门。承天门内为皇城,午门内为宫城。然后在承天门南如今广场的位置营造了一个T型的宫廷广场(看来广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永乐年间……),东、西、南面都用宫墙使广场封闭起来。

  承天门在建成的时候,其实只是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样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悬挂 “承天之门”。明天顺元年(1457 年)遭雷击焚毁,成化元年(1465 年)才重建,奠定了当今的形制。崇祯十七年(1644 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承天门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 年),顺治下令重建并更名为 “”。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再次修缮。然后就是建国后的 1952 年为了游行需要(主要是模仿苏联的红场)下令拆除两旁附属建筑修建广场,1970 年再次修缮,就成了今天的模样。

  顺便提一下,北京(明)、北平(明、民国)和幽州(唐宋)都是我们汉人的称法,燕京则是辽人的称呼,所以为纪念北宋抗辽的民族英雄们,我决定以后抵制燕京啤酒……哈哈!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张照片。也许是从小受的教育太过正统的缘故,一直对闪闪的五角星没免疫力……革命激荡的年代,一颗红五星是要冒被枪毙的危险的。如今的人们可以很坦然地对五角星不屑一顾,但又有谁会去怀念那些无私的前辈呢?

  前面说过,广场是 52 年为了游行才开始营建的。当时的规模当然很小(有兴趣的可以参考纪录片《建国 50 年来国庆节游行》,看看最早的时候游行规模有多小),后来越搞越大,到了现在整个广场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了:南北长 880 米,东西宽 500 米,面积 44 万平方米,可容纳 100 万人集会。不过经历过 64 和 FLG 事件,估计以后再也不会有万人集会啦,所以这个广场也失去作用了。

  记得玉兰灯的设计,还是周总理亲自批的。设计很经典啊。那时候的中国,不需要玉兰灯上的这个监视器。

  降旗仪式要到晚上七点半,因此终究是没有看成。但这张暮色中的国旗,被弟弟誉为有悲壮色彩。残阳照在鲜血染成的国旗上,四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们,是不是都有所触动呢?

  捍卫着国旗的是国旗护卫队的武警官兵们。烈日炎炎,他们一动不动的笔直站着,很让人崇敬。可惜不准公开拍摄,只好偷偷的拍了一张,摄像技术不好,就不发出来亵渎他们了。

  广场的西侧,有一座很雄伟的建筑,就是建国十周年献礼十大建筑的人民大会堂。官方是这么定义人民大会堂的作用的:“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办公的地方,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人民团体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其 1958 年 10 月动工,1959 年 9 月落成,仅用了 10 个多月的时间,可以算是个奇迹。(原来 “中国速度” 从 50 年代就有了啊……)

  人民大会堂东望,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它处于故宫--正阳门中轴线上,是中轴线上一系列建筑之一。大家都知道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毛主席写的。果然是名不虚传。

  人民英雄纪念碑往南便是毛主席纪念馆。官方介绍是这样的:“在雄伟的广场南侧美好时间,屹立着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方形建筑——毛主席纪念堂。它南临巍峨的正阳门,北对肃穆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与纪念碑和正阳门各距 200 米”。民族特色?没看出来。我看那几根大柱子倒颇有欧罗巴的风采,连同周围附属的几个建筑,跟美国国家图书馆建筑有的一比,呵呵!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没能进去瞻仰。

  隔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翘首相望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北半部分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南半部分是中国历史博物馆,也是气势恢宏,恢宏得我有点儿望而却步。甭笑,江南水乡来的,习惯了精雕细琢,又在墨尔本大乡下洋插队了一两年,看到大鸣大放型的建筑,就有点儿发怵。

  沿着广场东侧人行道往南走。沿路都是很高档的商店和饭馆,我们是不进去的。大约外国友人们会主动进去挨宰吧。我等穷人……

  正阳门就是俗称的 “前门”,刚才说了,原名叫 “丽正门”,是明清时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 年)。明正统四年(1439 年)改称 “正阳门”。

  正阳门在 1900 年曾被八国联军击毁。1906 年参照崇文门和宣武门重建(重建还不忘 “文”、“武”,都快亡国了封建皇帝还好大架子修什么城门……),成为当时北京最高的建筑。

  正阳门南有箭楼,比正阳门更为雄伟,看着很有西安城墙建筑的感觉。箭楼和正阳门之间是一个瓮城,跟西安的南门类似,用以战时集结军队。1915 年民国政府将该翁城被拆除用以改善交通,还在箭楼上面修建了汉白玉栏杆和眺台,融入了西洋建筑风格。

  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箭楼,犹胜正阳门。也许箭楼具有肃杀正直的品格吧!灰色的砖墙不加修饰,够实用,够西安!

  接下来跟没啥关系了。走了一天,肚子抗议,就慕名前往前门全聚德烤鸭总店。结果大呼上当,还没有当年在西安理工西边的 “前门烤鸭” 好吃——全聚德这店儿不仅人头攒动异常拥挤,而且连上来的烤鸭都是快餐化了的,几片鸭肉几个皮儿,鸭架汤也是弄成了塑料杯子小包装,让人太失望了。就这三个人还吃了 250 多,亏大了。当然,实话实说,肯定是吃饱了,而且是吃撑了……听说里头有个包间状,比较正宗,是整鸭上,不过据北京哥们儿 frank 的消息,里头两个人也要吃 300 多。看来这品牌效应就是挨宰的同义词啊。最关键是这烤鸭正宗不?据后来一旅行社的导游小黄说,全聚德的烤鸭已经不正宗啦,因为为了 “迎接奥运”,三环以内严禁升明火,所以正宗的果木烤鸭那在城里是绝对吃不上了……

  @文娟Re snoola:可能不是用火烤的,而是用电烤的。而且,我们都没看见身上的字。因为人实在太多,他根本不可能给所有人都展示盘子里的鸭皮鸭肉就是从那只鸭子身上割下来的。

文章推荐:

新春南长清名桥

无锡山色映溪光

凯恩斯五日D4

大洋之南 旅行漫记

苏州定慧寺访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