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种在学习中明显丧失了学习动机的情况,多半是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6个小妙招教你提升孩子积极性。
家长往往因为孩子的学习而发愁。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一降再降,再看到孩子自己没有学习的动力,往往需要他人监督才能勉强学习这种情况,家长也十分疑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正如一位朋友14岁的孩子,朋友每天都会手把手帮孩子写作业,把孩子的日常生活照顾的井井有条,不让孩子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但孩子最近的学习状态非常差,老师告诉他,孩子在上课时总是不用心,时常走神,有些时候还会有迟到的现象,并且很直白地跟老师讲孩子没兴趣学习。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手中宝、心头肉。家长总是担心着孩子的交友、担心孩子的生活、担心孩子会走上歧途、也担心着孩子的成长,总是担心着孩子的一切。
家长担心孩子的一切,在孩子的人生之初,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担心的重中之重。虽然一个学习成绩并不能决定孩子的未来,但却能够帮助孩子走上一条更加顺畅的人生路。也是如此,当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缺乏动力时,家长会格外担心。
孩子学习没有动力,往往是因为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破坏了孩子原本的学习模式,使得孩子自身的学习理念与家长的教育方式产生冲突,最后孩子选择了消极对待学习。
父母总是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优秀、最完美的那一个。于是无形中给了孩子很大压力,孩子的心理也并未发育完善,面对这些压力,自然会选择逃避。
可现如今很多家长却只知道一味的“喂养”孩子,承包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久而久之,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丧失积极性,更不用说学习这种对孩子来说本就缺乏吸引力的事情了。
另一方面,有的孩子缺乏自信心,总是认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做不好,孩子长时间处于没有信心的状态,不仅会没有勇气做事情,也会由于自我感觉做事会失败而提不起力气做好事情。
孩子在不断的成长,家长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给予孩子肯定、不断给孩子鼓励。并且在孩子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的安全感与自信心才能发育完善。
当孩子知道有人在爱着自己、有人可以在他无法完成某件事情时帮助他,孩子才会有勇气去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并在未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自我价值深深藏在每个人心底,并不是轻易能够找到的,往往需要稳定内心,并且向外部探索。然而孩子在早年时期,情绪容易失控,面临困难容易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这时家长应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从根源解决问题。
孩子是敏感的,他们的心理状态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家长应当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做好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
当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之下时,家长应当给孩子适当的放松时间,带领孩子出去走走看看,领略一下自然与环境的和谐之美,使孩子的心灵得到适时的放松。
孩子的情感是多变的,他们的高兴与悲伤可能在一念之间转变,家长应对孩子保持密切的关注,当发现孩子情绪失落时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身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榜样,理应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为孩子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当孩子出现学习没有动力的情况,家长应当反思一下,是否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家长应当仔细观察孩子学习进取,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适当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
家长还应用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孩子相处,并与孩子之间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以真情实意来保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这样一来,孩子心中的火苗将会永远燃烧,自然而然不会再有学习缺乏动力的现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