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胜境天平山

admin · 2022-12-31 00:57

江南胜境天平山

  美好时间苏州西有天平山,有 “江南胜境” 之美誉,乃中国四大赏枫胜地(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苏州天平山、长沙岳麓山)之一。古称白云山,又名赐山,系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归葬之地,以 “红枫、奇石、清泉” 三绝著称,有万笏朝天、高义叠翠、万丈红霞、玉泉轻吟等十八胜景。

  有 “高义园” 牌坊,乃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 年)三月十八日高宗第一次到天平山,因感佩范仲淹德行,御赐给范家子孙。

  白云池附近,有范仲淹第十七世孙范允临(1558-1641 年)从福建任上移栽的古枫香树。枫香如火,煞是好看。

  “先忧后乐” 坊,原建于苏州灵芝坊范庄前,毁于文革。 1989 年范仲淹诞辰一千周年时重建。

  范文正公忠烈庙原建于甘肃庆阳,是北宋时为颂扬范仲淹卫戍边陲、防御西夏有功而建,由宋徽宗赐额 “忠烈”。南宋时因战乱毁塌,改奉于苏州。

  看到范公我就想笑,因为想起最近重看《如果这就是宋史》,里面提到范公三次被贬的 “趣事”。1029 年,范仲淹上书直指刘太后应还政于帝,次年外放,众人置酒饯行,齐声说道:“范公此行,极为荣耀!”1033 年,范仲淹回京辅佐仁宗,又指责仁宗不该换皇后,被贬出京,众人送别,齐声说道:“范公此行,愈加荣耀!”1034 年,范仲淹因在苏州治水有功,做了开封府尹,1036 年,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给仁宗画了一幅百官图,把吕夷简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仁宗只能又把他给赶出朝野,众人又赶来送别,齐声说道:“范公此行,尤为荣耀!” 范仲淹哈哈大笑而去。

  三太师祠,内塑三尊雕像,分别为范仲淹的曾祖父范梦龄、祖父范赞时、父亲范墉,都在朝廷中做官。两旁的楹联是:

  三太师祠东侧有座新建的碑廊,将苏州博物馆收集的石碑美好时间,包括诏书、义庄规矩、重修记等,复刻于此。

  登山的路,怪石嶙峋,并不好走,难度超出我的想象。这样看来,乾隆肯定挺喜欢我们无锡的惠山,没有乱石头,上山有步道。

  云上石再往上,不久望见山顶。山顶前有平台若干,可供俯瞰。此地仿若黄山之巅,忽有攀登黄山之意。

  实则此乃上山快路,不多时即下到半山腰。有三线天,只容踮脚、半身侧过。戏谑此石乃检验肥胖之标准,超标者断无通过可能。

  原想从龙门一线天下山,山路狭仄,游人如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得绕行而过,直下山脚。有天平山庄,万历年间由范允临营建。从东到西有咒钵庵、来燕榭、范参议公祠、高义园、白云古刹等组成。

  古刹内有 “红枫盆景” 售卖,一盆少则¥150,多则¥180。仔细一瞧,大部分都是鸡爪槭,刚出声,贩卖者便说这也是红枫的一种……

  吴会众山镇,天平万笏朝。 飞束岑拔地,株立石干霄。 茶坞西邻近,支删北户招。 势连高景秀,气接太湖潮。 是日春方仲,行时兴倍饶。 灵岩盘岭路,功德访云寮。 芳玉溪梅绽,朵金陌柳摇。 行行见别墅,缓缓度横桥。 宛到前游处,闲看旧咏标。 名园实潇洒,古迹半荒寥。 文正风犹在,伴桑泽未遥。 小停憩闲馆,更进步层椒。 翠樾茈庐密,苍岩突兀峤。 庵传远公法,泉溯白翁谣。 绝顶高无匹,三吴望里要。 未称元气复,用是一心焦。 丁酉春二月游天平山十六韵。 御笔

  雍正八年(1729 年),钦奉旌奖范氏建义庄之举,于天平山建恩纶亭。乾隆十年(1745 年),范瑶恭记。

  母女二人,于此写生。女喜热闹,画枫三株,家人圆满,池中水清。母爱清净,只取二棵,夫唱妇随,满塘残荷。同一角度,所绘两异。范文正公曰:“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图文并茂,楼主应该是做了大量功课!多年后的今天无意中收到 wordpress 的邮件,再次登录荒废多年的 word press,看到了当年留言的伙伴们,逐一点开看,你还在坚持写博客,甚是欣慰!

文章推荐:

开天辟地 旅行漫记

吴作人艺术馆藏

拥翠凝春蠡园岸

太白北上太白峰

闽台木偶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