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断学习的名言9月19日,全运会女排成年组决赛最后一场压轴战在天津与上海之间展开。虽然上海以零比三告负,但展现出的顽强斗志,一度将天津队逼到悬崖边上,关键时刻还是靠李盈莹的攻拦两端的出色发挥保留住了胜利果实,终结了上海队的不败纪录,向争冠目标不断迈进。其他场次均是一边倒局面,缺少了朱婷的河南队估计会陪跑到底,广东队打进决赛圈已经创造了历史,还缺少与强队对抗的硬实力。
正如上篇拙文预料的那样,强弱格局基本明朗,如不出意外,冠军之争依旧在江苏、天津之间展开。赛场上各队之间厮杀的天昏地暗,精彩之余引发一些或温情记忆,或令人深思的直观感受。
9月18日,央视用了长达五分钟的时间报道了老将颜妮,其中一句“除了脖子之外都要保护”让很多球迷泪目,访谈片段中看到她满身的护具,还总是不停地在喝水,不禁对这位34岁的老将在心疼的同时充满更多的敬意。客观说,与2019年世界杯相比,颜妮不得不面对状态下滑的现实,无数次在网前筑起令对手胆寒的屏障也不似以往那般坚韧。
但凡打过球的球迷都知道,伤病是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大敌,无论多么出色的运动员一旦遭遇伤病,轻者影响技术发挥,重者难逃远离赛场的厄运。应该说,颜妮能坚持到现在已实属不易,里约之后她曾有过淡出的念头,但因为国家队还需要她“堵抢眼”又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回归。
本次全运会一向朴实低调的她在赛前发文表达了为全运会再战一程的的决心。外界常用大器晚成形容颜妮,在我看来这个成语最精准的解读不仅仅是年龄概念,更需要一颗不断挑战自我的决心,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真正做到“晚成”。颜妮的运动生涯已经足够精彩,本次全运会之后,应该会有一大批如颜妮一类我们熟悉的面孔告别赛场,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该向带给我们美好记忆的老将们送上最真诚美好的祝福。
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用这句话形容在国家队进出的运动员在恰当不过,粗略算了一下,本次全运会参赛8支队伍中全部有入选过国家队经历的运动员,以上海队为例,场张磊、杨捷、卞雨倩早在伦敦周期就曾出任过国家队主力或替补。再说辽宁和山东,胡铭媛、杜清清是东京周期的国家队常客,之所以一直未在国家队站稳脚跟,还是综合能力有所欠缺,杜清清的光芒已被孙杰掩盖,被誉为“胡一刀”的胡铭媛一招鲜似乎也很难走遍天下。
这一类中生代球员已过了“潜力新星”和“培养对象”的时期,但又处于当打之年,曾有相熟的球迷和我谈及这些球员直接就说“把她们放到日、韩、泰队中分分钟当宝”,更深层的意思在于探讨U190球员的培养方式和出路。
我曾在早一些的文字中盲目乐观地分析到“中国并不缺副攻的后备力量”,曾经的“朱袁张”乃至后来的龚翔宇、李盈莹曾一度让我们觉得不缺“天才”,只需大赛磨炼就会呈现人才“井喷式”喷发,但从本次赛事看,情形不仅不那么乐观甚至有些危机。这次赛事有一项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晕菜”规定,即:每支队伍不能少于4名00后球员。字面不难理解,无非是重视后背力量培养。
可线后们只占用了名额,并未得到实质性锻炼。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上海队竟然出现3名二传,其中两名是零零后,其他队的零零后小妹妹更是多的连名字都叫不上来,这就让人心生疑惑,这项规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零零后们是来学习还是服务的?
必须承认的是不仅仅是副攻,似乎哪个位置都没出现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星,尤其与欧洲强队同龄球员相比已经处于落后状态。之所以举出中生代这一茬球员,意在当出现老将状态下滑不复当年之勇,新秀又顶不上来的断层局面时,能最大限度挖掘中生代球员的潜力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既可以促进自身不断进取,又能有效带动新人学习进取,形成良性竞争。
这些年,网上建议当打之年球员“留洋深造”的声音一直不断,因为有朱婷成功的案例在前,难免产生只要出去两三年就会发生巨变的美好愿望。笔者对“留洋”这一做法的个人观点是属于你情我愿的范畴。再拿朱婷举例,2013年其代表国青队参加瑞士精英赛因出色的表现引起古德蒂的关注,当即表示“对她很感兴趣,希望有机会加入到瓦基弗银行”。
而朱婷真正走出国门已是三年后的2016年,彼时已成为国际女子排坛“超一流”的主攻手,手握多个世界大赛MVP和最佳主攻奖项在手,谁不希望“世界第一主攻”到自己的队中呢?一方面证明老古的慧眼识人和远见,另一方面就当时的环境而言也算水到渠成。
再看当下,抛开疫情影响和所在母队能否放人不说,现役国手能走出去加入国外高水平俱乐部并坐稳主力位置的球员数来数去不过二三人而已,那么问题来了,是出去好还是留在家里好?这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选择。说句中庸的话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国外联赛赛程较长,赛事频繁密度大,有利的一面是如果出去可通过高强度的对抗积累经验,增强比赛临场阅读能力。
但国情不同,国外球员相对自由而“任性”,更多是以生存为主和享受比赛,“为国争光”并不是她们的首选。如效力于科内的顶级二传波兰的沃沃什似乎从不拿代表国家队参赛“当回事”,当然这只是个例。此外欧美球员个人能力相对突出,对于磨合的要求并不苛刻,导致无论走到哪都能迅速进入角色。
而国家队常年以来一直是以通过联赛考察球员辅以一年多次集训为主的训练和参赛方式。做个假设,如果现役国家队主力球员都出去“留样”,一旦集训时今天等你,明天等她,势必会影响训练的系统性和球员之间的默契度。刚刚过去的奥运会郎导就很无奈道出“按说这么艰苦的训练应该和比赛结果成正比。”
但无论从世联赛和奥运会给我们的直觉是“练了这么长时间都练啥了?尽管不能以这次奥运意外以偏概全,至少说明在选择“留洋”时还是要多方面考虑,毕竟国情不同,毕竟不是谁都是朱婷,更重要的是无论到任何时候,球迷最终希望看到的一幕还是“升国旗、奏国歌”。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