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续写出彩人生--期刊选粹

admin · 2023-02-03 07:02

退休后续写出彩人生--期刊选粹

  “退休后还能为村里的百姓做点事,想不到还能人生出彩、实现梦想,这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吴泽炎用朴实的话语,充分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2009年7月,刚从柘荣发电分公司经理岗位退休的吴泽炎,在东源乡东源村党员群众的期盼下,返乡回村参加党支部换届竞选,满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3年多来,曾获得福建省劳动模范称号的吴泽炎,正是怀着追逐中国梦的憧憬,感动着东源村的父老乡亲,才带出了一个“干事、创业、为民”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东源村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退休后的吴泽炎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在家乡的热土上追逐着中国梦———希望乡亲生活更加富裕幸福,家乡更加和谐美丽。

  东源村位于柘荣县东南部,是东源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仅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多年来,由于原村党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村委班子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村务村财混乱、群众收入单一,村容村貌差等问题,致使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选出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党支部带头人,是全村42名党员和广大村民一直盼望的事。正苦于找不到合适人选时,党员群众代表自发联名推荐了吴泽炎。

  吴泽炎是东源村人,无论大人小孩都亲切地称他“老吴”。在担任柘荣发电分公司经理时,他就热衷于家乡的公益事业。村里的党员群众都说,老吴能回村当支部书记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当代人的生活状态。

  退休之后的吴泽炎,本可以过着舒适的生活,但他看到村里环境杂乱无章,不少村民还住在低矮的平房里,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面对乡党委政府、父老乡亲的信任和期盼,老吴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重担。

  “我希望能改善家乡环境面貌,让村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人人懂法律,个个有致富本领,家家都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老吴说,他心中有一个梦,这个梦就是共同富裕的梦,就是让村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我只是一条蚯蚓,回来松松这块僵硬的土地。”上任的第一天,吴泽炎明确表示自己的愿望。他向全体党员群众承诺:在任职期间不拿村里一分工资,不乱花村里一分钱,不挣村里一分钱。

  走马上任后,吴泽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村情、知民意。那段时间,他挨家挨户与群众拉家常、谈想法。村民们时常看到老吴在街头与群众攀谈,在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村委楼里老吴办公室的那盏灯每夜总是亮着……中国梦,凝聚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既然干起来,就有了一种责任感。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实实在在帮助村民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难题。”吴泽炎对发展前景充满着信心。

  吴泽炎办公桌上的一本《民情日志》,详细记载着他上任以来群众反映的民情民意和落实的各项工作任务。

  “只有了解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上,才能赢得他们的心。”这是吴泽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也正是按照这种理念去开展工作。

  在吴泽炎看来,村两委班子建设是发展的龙头,要带领村民走发展之路、富裕之路,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

  在每年年初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村两委成员都要进行上年度工作述职,对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公开承诺,让党员与群众评议。去年初还运用评议结果,对群众满意度低于75%的1名村委委员进行诫勉谈话,公开其整改措施,接受群众监督。几年下来,村两委成员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明显提升,工作开展也更顺利了。

  东源村紧邻县城,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小城镇综合改革发展战役的主战场,东源村虽然面临着征地拆迁诸多的压力,而且每一步工作的推进都十分不易。吴泽炎这么要求自己以及村两委成员:“只有村干部带头做起,再去做群众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

  吴泽炎带领村两委成员积极走家串户,劝说群众。面对少数群众的谩骂与不理解,他没有气馁,没有放弃。为了东源村的大发展,他一直在思索着如何破解征地难题。

  2012年8月底,沈海高速复线柘荣段开工建设,互通口设在东源村。开工用地涉及到55户村民73亩土地,需搬迁坟墓60座精彩生活,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吴泽炎接到任务后,立即将村两委成员分成四组分片联系征地户,还主动担任坟墓迁移攻坚组组长,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反复耐心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同时,他还发挥党员榜样带头作用,引导党员带领群众率先领取征地补偿款。征地难题一一被破解,他仅用4天时间就完成了全部征地和补偿款发放工作。

  “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书。”为确保省重点项目溪门里水库供水工程水厂厂区的顺利开工建设,吴泽炎从自己做起,带头迁移祖宗坟墓,村干部和党员也纷纷跟进,从而有力地推进了水厂征地、施工道路场地铺设。

  吴泽炎和村两委成员的示范带动,极大地凝聚了民心。村民吴近墩丢下外头生意,返村无偿帮助村委做征迁工作;文化休闲广场建设涉及征迁户多,许多户主主动配合无二话;旧村改造中原有的理发店生意正红火,老板小吴顾全大局,他承诺只要项目一动工,自己马上搬走。

  “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获得支持和信任。”说起解决征地难问题,吴泽炎激动地说:“只要用心去和群众交流、沟通,群众会理解我们的工作,不然在短时间内征地任务怎能拿得下。”

  “以前汛期一到自来水就发浊,而到旱期又经常断水,去年自来水改造项目顺利完工后日供水可达一万吨,大家不再为饮水问题发愁了。”说起新农村建设给村里带来的变化,吴泽炎滔滔不绝。

  吴泽炎紧扣民情民意,致力于改善村容村貌,靠的是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金沙溪河道整治与防洪堤建设、国家级文物水浒桥修缮与保护、旧村改造与荣源街立面粉刷、东源桥改建与道路扩宽、荣源街水泥硬化与文化休闲广场建设……一项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先后在东源村紧锣密鼓地铺开。在吴泽炎的带领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整体形象得到了提升。

  “老吴之所以受到人们由衷的赞佩和群众的拥护,关键在于他心里装着群众。”东源乡党委书记袁伏延说,吴泽炎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把心掏给群众,这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他获得群众支持和信任的真正原因。

  “不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不是好干部。”要让村民生活过得好,吴泽炎和村两委成员没少下功夫。“让群众生活好起来是我最大的心愿”成为吴泽炎要实现的美好梦想。

  看到部分村民种植金银花销路不错,吴泽炎通过多方联系,引进黄氏农业种植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村民种植金银花;看到政府鼓励油茶种植,政策好,又有市场前景,他便鼓励群众种植500多亩油茶;为了拓宽村民的收入来源,他积极与当地企业沟通联系,推荐村里富余劳动力就近到荣兴特钢、广生堂药业等企业打工。目前,东源村实现了户户有就业门路,家家有收入来源。

  “没有一股倔劲和执著,旧村改造根本无法实现”。2010年初,吴泽炎着手新农村建设规划,大刀阔斧进行旧村改造。

  在多方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吴泽炎瞄准了原粮站、供销社沿街地块。通过挂牌拍卖,顺利拍回了该块土地的开发建设权。再通过对该块土地的开发建设后,赚取的资金重新盖起了一座1200平方米的村委办公楼。他还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忍受着个别人的当面羞辱和人身攻击,通过多方融资980万元,整理出6.8亩建设用地,解决了24户123人的安置住房,东源村的主街道形象也焕然一新。

  东源村越变越漂亮,群众收入也越来越多,但是一直让吴泽炎揪心的是村财收入太少了。在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中,吴泽炎巧妙的抓住东源村商户的需求,在活动场所一楼腾出300平方米,作为农贸市场摊位进行出租,每年可为村财增加6万多元收入;吴泽炎和村两委研究、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建设工业片区,己引进过江龙水暖等企业,不断增加村财收入。

  村里建起了党代表工作室,通过党代表定期接访、调研等方式,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架起一座党代表与党员群众的“连心桥”,去年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50余件,化解群众矛盾纠纷26件。党代表工作室以实现零距离联系党员群众、直接反映民生民情而成为一大亮点。

  “现在村里风气好,大家都有事干,有钱挣,就没有赌博等不良现象了。”东源村委会主任吴国金说,村里办起了农村有线广播,建立了远程教育电教平台,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阅览室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村委楼前文化休闲广场还设立起LED大型电子显示屏。

  东源村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通过打造富有特色的宁德市历史文化名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如今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村民生活富裕了,人们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服了这个干实事的好书记。

  实现中国梦,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让更多的人能够人生出彩、梦想成真。说起东源村的发展前景,这位退休后还奋战在基层一线的老共产党员信心十足,吴泽炎的眼睛里总是闪耀着光芒:“我要继续带领群众努力创业、强村富民,努力建设‘农村不比城里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梦!”

文章推荐:

关于笨和聪明的一些思考

CCTV-历史频道-记忆

美好生活网——记录美好生活

【奋进新时代·展品背后的故事】“典”亮美好生活

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我们什么提高什么培养什么 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我们什么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