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生活说说中国青年文学作家八月长安,在她的著作《暗恋·橘生淮南》一书中,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她说“人总是需要一些仪式的,仪式给人庄重感和宿命感,给人信心”。是的,生活中需要一些仪式,我们才能感受到这一天是不同的,亦或,这一刻是不同的,以使我们对这样的不同生活给予追求、热爱和付出。
仪式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重视,一个人的周末可以点一份外卖宅在家一天,也可以精心挑选食材,带上好看的果盘和高脚杯,还有你最喜爱的蓝白格子餐垫,去户外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风景一边休闲惬意的野餐。不仅生活需要仪式感,婚姻、爱情也需要。
正如李思圆所说,仪式感,是一种对生活认真、尊重、敬畏且热爱的态度。认真,让我们对待自己更加认真,包括吃穿;尊重,让我们对待他人更加温暖;敬畏精彩生活,让我们对待工作更加热忱;热爱,让我们对待生活更加用心。可以说,仪式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态度和感觉。
生活中,平淡是常态,我们如何在这平淡的日子里,过出自己想要的生活,仪式感是一种选择。给父母打电话聊聊天,唠唠家常;和朋友时常聚聚,说说近况;给爱人买个生日礼物,以示爱意;在各大节日、结婚纪念日,生日等日子,做一顿可口的饭菜,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仪式,它不仅可以让我们用心体会生活,更能收获一颗感动的心。
三毛在《亲爱的三毛》里写过:房间布置得美丽,是享受生命改变心情的第一步。布置好房间,干净而整洁,也是一种对生活的仪式感。就好像写日记要买个好看的日记本,看书要有个整洁的书桌,睡觉也要有个让人心情美丽的房间。
还记得之前很火的电影《寻梦环游记》吗?通过电影让全世界了解了墨西哥的亡灵节,也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仪式的价值与意义。人们开始意识到,仪式感可以让人们对在意的事情,怀有敬畏心理,它能唤醒人们对生活的尊重。生活里如若没有仪式感,就会弱化彼此的想念。
仪式感作为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它的背后,都藏着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爱人的尊重。而我们的生活恰恰就需要仪式感来妆点。需要仪式感来让平凡的日子散发出光芒!人生这么长,每一天都是那么普通,每一天都是日复一日,但是因为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日子,让我们有所期待。仪式感就是把本来单调普通的事情,变得不一样,对此怀有敬畏心理。在漫长的生命中,平淡普通是常态,但是总要找到一些新的方式,让自己在这无趣的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乐趣。想要说说自己的一些对待生活的看法,比如过什么节日,或者纪念日,有人就会跳出来说,“都老夫老妻了,送什么礼物”或者“都多大年纪了,还喜欢这个”亦或者“就知道买这么贵的东西”等等。
这就是很多人对于仪式感的误解,认为仪式感太虚,不切实际,又或者觉得就是女生爱作,只是在乎一些形式;甚至会觉得女生就是爱花钱买些徒有虚表的东西。
但是,所谓的仪式,从来都不是华而不实的东西。平凡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但偶尔也需要一些诗情画意进行点缀。仪式感,才是一个家庭的高配
说白了,生活是自己的,活成什么样,取决于自己的态度,我们如何对待生活,生活也会如何对待我们。出门前的一个亲吻,定期为自己做一顿丰盛的大餐,定期和朋友吃个饭,给远方的父母的问候,认真为朋友过一次生日……再或者,即使是一杯奶茶、一顿火锅,和三五好友相聚一起,谈谈心,生活中的仪式感,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忽视了,其实它们很重要。
其实仪式感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变得不一样,因为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再普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对生活有敬畏,真的去重视这些所谓的“仪式”,让我们既可以享受美好的一切,也可以坦然面对糟糕的一切。得意时不会忘形,失意时也不会潦倒。因为我们知道,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况,生活都必须庄重,生活对我们很重要。仪式感,会让我们在平凡又琐碎的日子里,找到生活的意义,找到不愿将就的勇气。
仪式感似一种规矩又胜于规矩。比如日本的茶道,那茶室中都是无所不在的规矩,时间控制的一丝不苟,流程的安排纹丝不乱,动作要求细致入微。观日本茶道的仪式,会让人屏住呼吸,眼神总是跟着茶艺师游走,不敢发出一丝声响,仿佛日本茶道是一个大仪式,观日本茶道是一个小仪式。这两个大小的仪式都让人专注着一种文化,专注着一种艺术。
仪式感使人看起来不那么”随便“。看到一些场合中,如音乐会,一些人穿着T恤、牛仔裤、拖鞋就去了,坐在表演大厅这样高雅的地方,这是多么格格不入,而且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在场上不是打打闹闹就是吃东西,并没有认真听音乐会的。而有些人,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地在那里欣赏着美妙的音乐,他们这种仪式感让人很是敬佩,看得出来,这些人的生活质量比上面所说的那种人的生活质量要好得多。
我们的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它是一种敬畏,一种美好, 一种精致,一种态度, 它无需做给别人看, 只需要你从内到外的用心, 让平凡的生活里充满着独一无二的感动。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