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日电(记者张尼)9月,各大高校陆续迎来新生入校。又有数百万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开启自己的大学时代。
这些十七八岁的大学“新面孔”,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跨入校门后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对未来又有怎样的规划?开学季来临,中新网走进这些大一新生,听他们分享自己的入学“小目标”。
“我们开学已经有几天了,现在和室友相互比较熟悉了,晚上大家也会一起聊天。”许晓东说,和高中不同,如今大学的室友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在生活习惯上难免有些差异,还需要一个相互了解适应的过程。
在新生报到前,许晓东和部分新生参加了清华大学的新生骨干训练营。在训练营,他认识了来自江西的同班同学胡伟国。胡伟国的高考成绩是679分,与许晓东只差1分。
日前,研究机构麦可思发布了2017大学生感情状态调查。调查发现,近七成被调查大学生是单身,性格内向是单身主因。
“我大学的第一个小目标应该是找到个女朋友吧!”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大一新生陈宗昊面对记者提问时爽朗地回答说。
身为学霸的陈宗昊,对于大学期间谈恋爱的问题并不排斥,他开玩笑说:“因为我从初中到现在一直单身啊!”
陈宗昊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也很开明,“连我妈妈之前也嘱咐说,让我快点在大学里找一个女朋友。”
“上大学最想做的事情是养成早起跑步的习惯。”广西姑娘邬瑗瑗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大学“小目标”。
邬瑗瑗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语言大学金融专业,远离父母在异地求学,对她来说既新鲜又充满挑战。
“读高中时生活作息不是很规律,学习任务太重,没有多少时间跑步,在家有时候起床还要妈妈来叫。”谈到以往的生活习惯,邬瑗瑗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她告诉记者,她有信心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
除了跑步,邬瑗瑗还有很多计划,她说希望在上大学期间,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势,多学习一门外语,同时还要多培养一些爱好,兼顾好学业与课余生活。
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外公、舅舅、妈妈都是从事医药相关工作的,自己也对中医很感兴趣,所以就选择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国医班,且是本硕博连读。
这位“小学霸”告诉记者,自己在假期里就已经看了一些中医方面的书,为的是提前了解一下大学到底会学些什么。
“进大学第一个小目标应该就是背过那些文言书,首先就是要背《医学三字经》,这是新生入门必学课程。”李皎月说。
当然,在李皎月眼中,大学生活可不仅仅只有学习。她告诉记者,希望平时会有更多可以支配的课余时间,用于参加社团活动和志愿服务。
“大学生活应该是忙碌又精彩的,像一壶美酒,我能在里面升温发酵。”谈到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来自牡丹江的董思彤很是期待。
董思彤今年顺利考入了江西服装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此之前,这位东北姑娘还没有去过江西,这让她对于新生活充满想象。
她告诉记者,自己想利用大一大二的时间多学点东西,因为自己喜欢英语,所以最想先把英语四级拿下。
1999年出生的北京姑娘张薇今年顺利考入了首都师范大学日语系。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的第一志愿,能被录取特别开心。
因为平时喜欢看动漫,张薇从高三的时候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日语了。虽然是典型的“95后”,但谈到自己大学入学的第一个小目标,张薇却很坚定地说:“我想入党!”
“其实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精彩生活,就是弄清楚北京到底意味着什么。”回答记者提问时,来自江西婺源的叶同学抛出了这样的答案。
生于1999年的叶同学今年还不满18周岁,他告诉记者,当初选择报考北京的高校,因为感觉北京有最多未知,“每个人对北京的印象评价都不一样,我也想知道真正在这里生活之后,我的答案会是什么。”
叶同学说,自己的爱好很多,希望上大学后能够尝试参加各种社团。他还希望选修自己感兴趣的一些财经和传统文化类课程,丰富知识储备。宜品生活超市图片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