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物质生活这一阵子,生活里一点一滴的思想,竟一步一步地下移,在前辈的书中找不到共鸣,在下一代的年轻小辈,竟然有共同语言。
例如与女儿争辩个问题,最后是她胜了。她持的理由比我更多,以点数击败,无话可说,写个服字。与学生论香港文字界,忽然有一个说:“亦舒说过小说是故事中男女主角的日记,杂文是作者本人的日记。”
进而就开始向我在报上的小品“进攻”了:先生之杂文,果是真情日记,有家事,有身边事,有个人智慧,有教学心得,有传媒作品剖析,还有生活上的不快,牢骚和愤怒,具体而微呵,可不是吗?
说着说着,也很有道理啊。杂文是身边的事:想着的,看见的,感觉到的精彩生活,学到的,发生的,全是这些琐屑的生活啄余。很佩服舒尔兹从前写的“花生漫画”,一天一帧:哲理的、生活的、发生的、感觉的、想到的……小小的一两句话,成为他个人的宇宙,从他一幅幅的漫画,人们可以捉摸他的世界和心灵,远在天边,隔着时代,可以响应一声喟叹和一个会心,那真是奇妙的事。
愈来愈觉得生活不过如此。学子继续说:一大本《石头记》,可能都是曹雪芹的家事,分别只是亦舒的“日记”有生活的小智慧,而曹雪芹的“日记”,却有人生的大智慧,但其作为日记,一也。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