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加入了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成为了一名学生记者。推文推送、人物专访、专题报道、专栏写作、报纸出版……在这里,我深入学校各种活动的第一现场,跟着中心大大小小办了不少活动,有的是策划,有的是活动当天赶赴现场;在这里,我能够与很多优秀学子面对面交流;凭借一本工作证,穿梭在科传的各个角落。从最初手里的纸笔,到后来的话筒和镜头。记者是读者的眼,为了一眼,我愿意没日没夜地坚守在前线,因为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稿件发出的那一刻,在本期编辑里看到自己的名字。我想说,成为一名学生记者,是我的幸运。
不知不觉,我已然在大学度过一年四季,回忆起回忆起过去种种,令我时常感慨的,是我于去年十月的加入融媒体的经历,有幸成为了党委宣传部融媒体旗下的一名学生记者。又于今年留任在融媒体成为影音部部长。谈起大一的工作经验与经历,我是青涩懵懂的。偶尔不足,总是惶恐。有惊无险的完成了很多次工作与很多次任务。同时也在学习实践中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也发现自己具有很大进步空间。加入融媒体自2020年至2021年十一月,参与官方抖音制作拍摄30余条,多次参与推文拍摄。参与拍摄活动有考研视频、师范生技能大赛、毕业视频生活记录、百首红歌接力唱-追梦人、铸音、郑开马拉松等。
我喜欢拿相机的那种感觉,喜欢穿上校园记者小马甲在校园里拍摄的感觉,也为自己的作品有了点赞和署名而感动,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小伙伴,我依旧记得融媒体李老师说过的那句话:“不要骄傲自大,更不要妄自菲薄”,这句话时常在我自我怀疑和自我膨胀的时候响在我的耳边,希望学有所成,我更清晰的再一次认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或者学习的很浅的知识,在融媒体可以很好的去学习兼顾到,偶尔忙碌,但时时刻刻的充实,让我的确在大学这一年的时光中,学习和沉淀。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继续学习,在融媒体和日常生活中学习的越多,反而越能发现自身的浅显。掌握技术,才是硬道理。
在新闻部的一年里,从刚开始的迷茫惊慌,害怕自己什么都不会,到现在学会了许多东西,新闻稿的写作,报纸排版,公众号运营,学会的每一项工作里都收获满满,在充实忙碌的生活中,我感到活力满满。在这里,我也收获了班级以外的友谊,不同的专业相同的目标追求来到了同一个部门,我们共同进步,互相努力,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水平。热爱这样得集体,也热爱自己的部门、更热爱给过自己帮助的身边人。在这里也给2021级的部员们加油,你们会更棒!
转眼间,我已经在经济学院融媒体运营中心工作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对校园学生记者的职责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学生记者,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宣传校内外重要事件和经济学院的最新动态,让身边的同学可以快速获取外界信息。或许最初选择加入校园记者这一行列只是带着一份热情,但现在更多了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全力以赴,将自己青春里最美好的一段裁剪下来,认真的织入学生记者这匹华丽的丝绸中,点点滴滴汇聚一路繁华。
自我小学时得到市晚报“小记者”证的那一天起,我仿佛在笔尖遇见了另一个自己,我对新闻的热爱也自此开始。很幸运,在大二时加入了商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能够有机会成为一个“校媒人”,心中的那份责任似乎渐渐和热爱并重。
在做校媒的一年多时间里,与一个刚刚独立出来的组织一起成长,我既是“文案”,也是“编辑”,有时也是“摄影”和“美工”。一篇篇严谨而有温度的推送稿总要经历无数次的修改,夜深人静之时,只能听到键盘打字的声音和自己砰砰的心跳。
心有热爱,可迎万难。我也一直秉承着“与热爱为伍,传递商院之声”的理念建设商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使平台成为师生信息传递、沟通的桥梁。校媒人,永远在路上!
大一结束的时候,我说,在科传商学院新媒体运营中心工作是我这一年做过最不后悔最有成就感的事。现在我在商学院团总支宣传部工作,我想,若干年以后当我回想我的大学生活,我依然会这么说。
依我看来,校园媒体是一个讲故事的地方,向社会向校友讲述商院的故事;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激情的舞台,展现科传学子的风采;同样,也是服务师生的平台,汇聚资讯、交流共享。我们不仅仅要捕捉校园热点,善于发现身边的故事,也要善于汇集脑洞创造有趣的文案。同时,校园媒体也是一个记录者,记录“科传人”一路走来的点滴,沉淀情怀,珍藏科传人共同的记忆。以报道者的身份了解发生在校园内外的新闻的机会,给予了我们另一个理解科传、科传人、科传精神的维度。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已经在融媒体学习工作一年了。回想入学前对大学生活的期望—想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想认识更多的人,想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能力,想学到更多的技能。这一系列目标都在融媒体这个大家庭中实现。从初入融媒体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拍照、撰写新闻和运营官Q微博的得心应手,这离不开学姐们和老师们的教导。虽然融媒体的工作很忙,对工作质量的要求很高,但这也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督促自己进步,让生活更加充实。
校园记者是连接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传感器和传声筒,主要承担着发现、发声、发言和发展的作用。作为一名校园记者,我们要有足够的新闻敏感度主动发现校园的新闻线索、事件和问题。其次,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传递老师和学生的想法,用成熟的新闻业务技能和专业的新闻语言组织报道“发言”,使新闻能够有意义地传播。
很荣幸能够成为一名校园记者,在融媒体工作中,我采访和撰写了多篇新闻,捕捉校园热点,发现身边的故事,将精彩的校园生活缩影在报道中,展现人文学院风采。也很开心能为为师生服务,汇聚资讯。我将继续穿梭在校园中,拿起镜头,敲打键盘,记录我校一路走来的点滴,沉淀情怀,珍藏共同的记忆。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加入到了新媒体这个优秀的团队里,成为了一名新媒人。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接触新媒体后,渐渐地我便深深地爱上了新媒人这个身份。
如今,我也从一个刚入门的“萌新小编”蜕变成了一个拍得了高质量照片、写得了精彩的文案、发得了优质推文的老手了。
想要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和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而需要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要认真对待每次活动,总结经验和教训。想要记录好活动的精彩瞬间,也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优秀的摄影技术。想要做出一篇满意的公众号推文,也需要每次精心地打磨和细节要点的把握:怎样构思一个吸引人的主题、如何能把文案和照片排版地更加和谐优美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所以,为了能做出更加优质的内容,“写不完的文案,熬不完的夜”也成了新媒人自我调侃的话语。想做一名合格优秀的新媒人并不容易,但是热爱让我所向披靡。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看到读者在推文下,留言评论积极互动,就觉得一切都值得,一句“小编好棒”也真是暖到了心田。
我们是一群默默无闻的事件记录者,也希望我们能把科传的故事讲好。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也会全力以赴。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理工学院从事校园记者工作,从各项活动的拍照、写新闻稿等等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身为一个记者、一个新闻人的工作,在采访他人的时候,可以直接且深刻感受到被采访人的情绪,在后续的文案编辑中,能够用最为贴切的文字将其或激动或懊恼或遗憾的情绪所淋漓极致的呈现在每一篇推送之中,让所有的同学从文字中感受到被采访人的情绪,我深感荣幸。采访的过程是一个很值得思考与回味的事情,我从初次采访的拘谨到如今采访时的自然,这是我身为一年学生记者所成长改变与学习的过程。一年的学生记者经验使我受益匪浅,以后我也会不断学习有关记者的知识,积累经验,做一个优秀的学生记者。
这两年的工作有苦,但更多的是甜。起初加入校园学生记者队伍目的就是想多学点东西,锻炼锻炼自己,充实自己的大学生生活。从刚开始的羞涩胆小,到现在担任医学院融媒体部长,有了自己的部员。这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成长,是学院老师,前几届部长对我的信任,我始终怀抱感恩的心。
大一当委员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大二当了部长,有了不同的感觉,也有了一些责任,而这种责任也让我觉得新鲜,于此我也明白了沟通的重要性和倾听他人意见的重要性,有些想法没有实践等于空想。这个学期我一直琢磨给大一的部员创造一个有归属感的部门氛围,让他们干的很开心又有成就感。
当然,在这些日子的工作中,我会有想退缩,想放弃的时候有时候。有时候怨工作太苦太累,怨工作太不体面。有时候甚至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搞得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耽误了学习……但是有时候细想,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现在回想起来,很庆幸当时没有轻易放弃,自身也多了一份稳重。
这种真实的实践给我们带来如此丰富的经历,感受着进步的快乐,体验着步步成长的乐趣。多些勇敢,少些胆怯;多些实际行动,少些夸夸其谈;多些合作交流,少些孤立偏见;多些服务精神,少些自私自利;多些宽容体谅,少些斤斤计较……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本人在大一期间有幸加入医学院学生会宣传部,秉持展示医学院风采,努力学习新媒体运营的初心,积极参与学院及部门组织的活动,并在部长的带领下学习到了如何运营医学院微信公众号,各类医学院活动都能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及时的推送,编辑,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同时也学习到了摄影技能,对于人物,风景,等场景学习到了相应的拍摄技巧。对于新闻稿的撰写在部长和老师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宣传部学习的摄影技能同时也应用到生活中,用照片记录生活,用文字书写心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为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光荏苒,我成为一名校园学生记者已经工作一年多了,刚开始进入新闻部的我,带着高中生未脱的稚气,说着小心翼翼的话语,写着无聊的文字,诚然新闻部的工作是枯燥的,是忙碌的,但也是充实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从一个不知所措的新手成长为了一个游刃有余的老手,写出去的文字变得更有观点、力量,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做学生记者以来的个中辛苦只有自己知道,我深知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难度,我要做的就是努力,所以我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的挑战,我相信我有足够的积累,但又一直在路上,所以有无限的可能。
在2021年的记者节到来之时,很高兴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来讲述我这一年多的工作经历,同时也算是自己大一学年的成长感悟。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记者,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清晰地记得自己去年刚刚加入传媒学院青年媒体中心,第一次自己完成任务,手忙脚乱的什么都搞得不好,公众号那边又急着发,当时真的是紧张到跺脚又想哭,晚上十点了抱着电脑去到餐厅找部门成员寻求帮助,最终总算是掐着截止时间做出来了。第一次的经历往往使人印象最深最难忘,在后来一年的工作中,也不乏有一些突发情况出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再像当初那么手足无措,现在基本能做到理智沉着的应对,在每天做好推文的第一时间发给主任和老师审核,等待修改意见,然后及时的调整修正,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篇推文生活记录的句子,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使传媒学院的公众号越办越好,因为公众号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传播平台,能够第一时间让学生了解到学院最新动态。
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关注一些党政媒体,了解国家要闻,在学校里也会多听多看多观察,主动发现、寻找新闻,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热爱,让我们的校园活动得到更多关注,最后,在这一年多的工作中,真诚地感谢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学长学姐,希望我们都能在自己热爱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校园媒体承担着传递校园信息、在学生中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引领主流话语导向的重要作用。身为艺术学院青年媒体中心副主任,我更应明白新闻传播的主体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出同学们喜欢老师认可的实质性新闻内容。
校园记者作为连接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传感器,将以镜头记录学生的生活点滴,将用文字撰写学校对学生的悉心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时效性,其次就是作为新闻工作宗旨的求实性,我们作为校园记者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借助于娴熟的新闻业务技能和新闻语言组织报道“发言”,使新闻传播更具有意义!
校园记者是校园媒体建设的主力军,校园媒体在体现当代大学生风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我很荣幸加入艺术学院青年媒体中心,在前不久的“环艺讲座”中担任学生记者。校园媒体是学校的另一双眼睛。我们帮助在校师生了解这个校园正在发生的事情,也让外界看到我们的存在,做这样的工作,通过一个平台,一种媒介,能够为同学们服务是光荣和快乐的,让我体会到不只是单纯地向同学们传达相应的通知要求,更重要的是服务各位更好的同学,展现好生活,宣传好精神。能够为同学们的生活添点色彩。这同时也丰富了我的校园生活,提高了自身的能力,接触新的事物,更加坚定了我今后会更认真地做好每项工作。
大一开学以来,我一直在班里担任宣传委员的工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同时还负责开展体育学院的宣传工作。通过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经验,我体会到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作为最基层的宣传委员,有必要坚定信心、认清形势。具体来说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心里深知,我们应该思想靠前,实事求是尽到职责;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以身作则起到好的带头作用;更应该行胜于言当好表率。自己处于这个职位,就应该以自己的方式为学院宣传工作尽自己一份力量,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不会辜负学院的信任!
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