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生活会议记录昨天差点又去了博物馆,后来突然想起来是周一,深圳的博物馆都闭馆休息。暑假里已经犯了一次错,走到博物馆门口才意识到是周一。没课的日子对我来说是没有星期概念的。趁着还有最后两天假期,选择在人少的周二去了南山博物馆看了一个重要的展,展品来自异国,原来馆藏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南山博物馆给这些来自阿富汗的珍宝展取名叫:(TREASURES OF THE GOLDEN AGE :Precious Collections from the National Museum of Afghanistan )。
去看这个展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之前看到一些文章讲了很多这批展品背后心酸的故事。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这批珍宝已经在世界各地巡回展出了十几年,其原因不是正常的国际间的文物交流,而是因为这批文物有家不能归。阿富汗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古代丝绸之路中的一个重要地点,因为地处中亚,见证了各种异质文明的交流融合,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成为欧美和日本考古学界关注的焦点,各种文物不断被发现和保护。冷战时期,欧美日本的学术挖掘和文物保护研究被苏联入侵阿富汗而中断,即便如此,苏联强权之下依然能够保护不被摧毁,只不过继续的考古变成了苏联人特权罢了。但自1989年苏联撤军后,经久的内战与无政府状态,导致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品不断丢失生活记录,或被摧毁,或被盗卖。塔利班势力崛起之后,排斥异教文明,文物浩劫更是接踵而至。2001年虽然塔利班势力崩溃,但阿富汗政局一直不稳定,2006年,在安全形势急转直下的时候,阿富汗政府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委托法国方面将231件国宝级文物带往欧洲巡展,以待局势稳定后再物归原主。但阿富汗的局势一直未能稳定下来,这批国宝级的珍品,遂从法国又去了意大利、荷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的博物馆进行了接力式的巡回展出。
在中国,从最早接收的故宫博物院,到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郑州博物馆以及目前的深圳市南山博物馆,阿富汗的这批珍宝已经在中国五个博物馆展出。据说下一站将是湖南博物馆。这批珍宝能在中国展出,一方面自然要感谢中国的国家级和地方级博物馆愿意接力。要知道如此重要的展品的展出涉及的保险与安全费用是巨大的,没有足够资金与安保实力的博物馆是不敢接的。私以为中国如此多的地方博物馆愿意接手展出,一个很大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目前在提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所以与丝路上的国家进行友好的文化上的往来当然也是地方政府的一项政治任务,是可以当作政绩的。另一方面,此展能来中国也要感谢东京艺术大学特聘教授井上隆史,他致力于搜集流失的阿富汗文物许久,这使他成为本次巡回展览的策展人之一。这批珍宝从日本到韩国,现在来到了中国。
看中国的几个博物馆如何策展这批文物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这批文物每到一个博物馆,文物虽然一样,但摆放文物的空间、解说词都有或大或小的差别,提示的主题也不尽相同。
要说这几个策展主题我最喜欢哪一个,我选成都博物馆。成都博物院策展期间还请了一些学者举办了几次相关讲座。另外,你去查看成都博物馆官网,有系列的关于此展文物的相关解说文章,大大丰富了观展人的文物与历史信息,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其他博物馆借鉴的。
南山博物馆是我第一次去,除了这个展之外,快速走了一些其他展馆,其中包括讲述南山从古至今历史的固定展览“南山故事”。还有两个专题展览,一是“古越华章:古越族青铜器”,二是“翟门生的世界:丝绸之路上的使者”。我还注意到南山博物馆还有个展厅有个展叫:“归来:丝路瓷典(明清外销瓷器巡回展)”,但我没有去看。有一个事情值得注意,就是南山博物馆有七个展,其中三个直接或者间接与丝绸之路有关。这不禁让我遐想,是不是与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提倡的“一带一路”有关?全国各地又有多少博物馆在策划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展览呢?一种国策,借着国家权威,往往能渗透体现到各种领域,博物馆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场所,也会成为这种国策的宣传之地,它多是用历史的与学术的方式来讲述的。至于展览中真正的历史与真正的学术真理到底如何,也许是次要的。
今天在观展的时候,发现初中生和高中生比较少,可能他们课业太忙了,幼儿园小朋友与小学生则比较多,有一群幼儿园小朋友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些诸如绘画的任务。我前天发朋友圈让感兴趣的同学与朋友去看,后来有同学留言说又要布置作业了。不过即使要布置作业,也不是给国际方向的学生布置了。下学期学校安排我去教初中部初一小朋友,初中部初一小朋友能读什么程度的书、写什么程度的读书札记,有没有时间去博物馆观展然后写一份观展报告,目前都不是特别清楚。按照我内心的想法,读书、观展、写作这几件事即使在初中也是要实践下去的,至少初一初二要尝试一下,不然总是去做练习册有什么意思呢?你们说对吗?
文章推荐: